乐读窝

逻辑思维与诡辩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逻辑思维与诡辩

恶言泼语

书籍名:《逻辑思维与诡辩》    作者:张晓芒


——“诉诸他恶”的“推不出”诡辩


“恶言泼语”是指,用恶毒、蛮横的话语胡搅蛮缠、撒泼耍赖、无理取闹。用在诡辩手法上,则是诉诸他恶的人身攻击。亦即,在论辩中不是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论题,而是离开论题本身,无理攻击对方的个人品质。这种诡辩手法的实质,是以不道德的论证手段,取代正常的逻辑论证,以便使自己在论辩中哗众取宠地借此得利或乘乱逃遁。

黑格尔曾讲过一个故事:

市场有个女商贩在卖鸡蛋。一位女顾客挑选之后说:“你卖的鸡蛋是臭的呀!”这句话使女商贩大动肝火:“什么?我的鸡蛋是臭的?你自己才臭呢……你爸爸吃了虱子,你妈妈跟法国人相好……你的帽子和漂亮的衣裳大概也是用床单做的吧?除了军官们的情人,是不会像你这样靠穿着打扮来出风头的……”

市场女商贩的狡辩,可谓锋芒毕露,至于这些人身攻击的“论据”“理由”与自己所卖鸡蛋质量的联系是什么,一点也看不出来。

其实,黑格尔笔下的这个市场女商贩在现实生活中也并非没有,个别摊贩在顾客提出“东西太贵”的质疑时,不是解释自己所卖的东西为什么是这个价钱,而是以不屑一顾的语气说:“你能不能买得起,买不起,就找便宜的去!”这种可恨的话语,同那个市场女商贩一样,都是恶言泼语的诉诸他恶的诡辩。

我们在第一部分“笨嘴笨舌的苦恼”一节中,曾举出“你做还不如他呢”。这样的话的潜在意义还在于:“你有什么资格?”因此,这种诡辩既是胡搅蛮缠的诡辩,也是诉诸他恶的人身攻击诡辩。

应该说,“诉诸他恶”的人身攻击是一种以攻为守的诡辩伎俩,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达到混淆黑白的目的。但由于这种诡辩手法有时会在论辩中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对付这种诡辩,恐怕光讲逻辑不行,还需要气充志定、气沉丹田的良好心态。否则,我们只能气冲斗牛、气急败坏、气生气死了。



借风使船

——“诉诸感情”的“推不出”诡辩


“借风使船”比喻借助外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用在逻辑论证中,则指以激动的感情取代合乎逻辑论证的“诉诸感情”的“推不出”。

由于“诉诸感情”往往情辞难却,能够利用公众心理转移视线,所以常常能够迷惑一些人。如果在“诉诸感情”中使用了煽动性的言辞,则至少是一种谬误。

在各种诉讼中,诉诸感情也常是辩护的一种手法,“我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懂法”等。我们还可以将其称作“诉诸怜悯”“诉诸无知”。但法律保证的是社会公平  ,“不懂法”不是犯罪的理由,也不意味着法律对其无效;“上有老,下有小”也不是犯罪的理由,“令人同情”显然也构不成赦免的要件。法院最终判决的根据依然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某商人酒后开车,因汽车的倒车镜将一行人刮碰,某与这位行人发生争执、撕扯。这位行人跑开后,某开车紧追不舍,直至将这位行人撞死。在法庭审理中,被告的辩护人就强调某一贯表现较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且此次犯罪属初犯,无前科劣迹等,要求从轻处罚。但是,这些感情色彩浓厚的辩护,尽管属实,却不能构成从轻处罚的要件,最后法院还是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某死刑,使之“出礼则入刑”。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诉诸无敌”,也是以无敌为论据证明着什么。这样的论证,说不上是故意的诡辩还是无意的谬误。

例如,有些人非常坚定地相信有外星人存在,理由是:“论证能证明外星人不存在?”听了这话,我们想起了早在中世纪,欧洲神学家在论证上帝存在时,其根据就是“你能证明上帝不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