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逻辑思维与诡辩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逻辑思维与诡辩

两权相衡

书籍名:《逻辑思维与诡辩》    作者:张晓芒


——比较法


比较法既有逆驳,也有顺驳。

逆驳是直接针对对方的论辩,提出相反对的事实判断,然后让对方自己分析比较,决定取舍,从而达到破斥对方诡辩的目的。

例如,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企图篡改美化侵略历史,以各种诡辩手法,成为“历史杀手”。对此,我们可以看看有着同样经历的德国是怎样的。

1979年,德国联邦法院的一项判决第一次对“言论自由”做出了严格界定。根据这项判决,犹太公民有权基于德国公民权的规定,要求纳粹分子承认对犹太人的迫害;联邦法院还认为,否认“第三帝国”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就是对每个受害者的污辱,将给幸存者带来新的伤害。1985年4月,德国联邦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将否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判定为对犹太人的侵害,应给予法律的惩处。1994年5月,德国联邦议会加重了“煽动罪”的定罪程度。从2005年4月1日起,德国又有了新的法律规定,明文禁止极右翼分子在历史纪念物前游行。因为“言论自由”不能抹杀历史。  [1]

顺驳是并不直接反驳对方的诡辩,而是自己先提出两个相互反对的判断,然后让对方自己分析比较,决定取舍,从而达到破斥对方诡辩的目的。

《战国策》载有一侧齐国处士颜斶与齐宣王及侍臣的论辩:

齐宣王见颜腐,曰:“斶前!”(颜斶,你走过来!)

斶亦曰:“王前!”(大王,你走过来!)

左右曰:“王,火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主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追慕权势),王前为趋士(礼贤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对于群臣的呵斥,颜斶举出了两个判断,追慕权势的判断只会小人当道,而礼贤下士的判断却会使齐王的声望大增。通过对这两个判断的比较,显然颜斶的判断要优于群臣的判断。在这里,颜斶就充分运用了比较反驳的技巧,否则,他那“大逆不道”的反要求一定会使他掉了脑袋。

*  *  *

【注释】

[1]  参见何叶等:“11国把否认历史视为犯罪”,《环球时报》2006年3月7日第7版。



引君入彀

——顺势逆驳法


顺势逆驳法也是顺驳方法,它是根据对方提出的论点所形成的态势,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对方反驳,使之转势为被动。这种顺驳表面上似乎是在顺应对方的话题,但真实的意图却或是以隐含的话意破斥对方的诡辩,或是借势破斥对方的诡辩。

如《晏子春秋》中记载有一则晏子的论辩故事:

齐景公喜欢射猎,叫烛邹主管射猎用的鹰。由于不慎,这只鹰亡失了。齐景公大怒,下令杀掉烛邹。晏子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去见齐景公,说:“烛邹失职,该杀。他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一给他指出来,谴责了他之后再杀他,好让他死个明白。”齐景公欣然应允。于是,晏子把烛邹召到齐景公面前,怒气冲冲地列数着他的“罪状”:“烛邹,你给君王养鹰却把它给亡失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君王为一只鹰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你使诸侯听见这件事而认为我们君王重视鹰而轻视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不杀不行!大王,我说完了,请杀了他吧。”而此时的齐景公已是面红耳赤,说:“不要杀!我听懂你的指教了。”

在这则论辩中,晏子似乎始终站在齐景公一边,支持齐景公杀死烛邹。实际上恰好相反,他以谴责烛邹的姿态出现,一声声批在烛邹身上,但其逆辩的话语锋芒却一声声刺在齐景公的心头。在“重鹰轻人”与“重人轻鹰”这一关系到国君声誉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被逼入死角的齐景公当然不肯让自己声名狼藉。同时又由于晏子的这个批评委婉而含蓄,齐景公也自然乐得借坡下驴。

又如,《孟子·告子下》载:

有一位任国人问孟子的弟子屋庐子:“礼和食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任国人又问道:“娶妻和礼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重要。”于是任国人揶揄道:“如果按照礼节去找吃的,便会饿死。不按照礼节去找吃的,便会得到吃的。那也一定要按照礼节去行事吗?如果按照亲迎礼,便得不到妻子。如果不按照亲迎礼,便会得到妻子,那也一定要行亲迎礼吗?”屋庐子不能回答。第二天去请教孟子。孟子说:

“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三钱多重)金与一舆(车)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岂止)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扭转)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翻过)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女儿),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孟子在这里先按照任国人的观点,类推出不顾礼节去“得食”“得妻”的荒谬结果;并将礼节的轻重与饮食、要妻的轻重做比较,认为在“得食不得食”“得妻不得妻”的问题上,必须要始终以“礼”的同一标准论辩是非,这样才能保证论辩思维过程的一贯性。“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是以“礼”的标准拦头“喝断”对方的“利益”的标准。

又有则笑话:一对夫妻吵架后,丈夫气愤地说:“你该记住,无论什么时候,男人的思考总是对的,判断准确无误,而女人却是恰恰相反。”妻子听后马上回答:“是呀,你选我做妻子是绝对正确的,而我选你做丈夫则大错特错了。”这也是采取了顺势逆驳的方法,貌似顺着来,实质是要破斥对方的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