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高效决策法系列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高效决策法系列

第29章 勇往直前

书籍名:《高效决策法系列》    作者:瑞.达利欧


黎明前的黑暗


做天使投资如果没有深刻的见解和坚韧的毅力,是很容易心理崩溃的。我遇到很多人,他们投资了五六个项目,就已经对整个过程感到无比的心酸并抱怨不已。

就像玩滑雪板、扑克、风筝冲浪和爱情一样,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渐理解,只有经历了痛苦的阶段才能得到长久的回报。你生命中最伟大的爱情故事,可能会起起伏伏,但是通常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收获最多。

玩滑雪板或者风筝冲浪的前两天,你会被摔得鼻青脸肿,每天晚上都会酸爽得死去活来。早上醒来你会感觉自己像被车撞过一样,不断地想放弃,但如果你坚持下去就能最终奇迹般地站在滑板上,人板合一,拥有了这辈子从没有过的神奇力量,体验到超越人类自身极限的速度和自由。我经常说创业或者天使投资就像把你放到一个很大的、漆黑的体育馆里面,里面有一个电灯的开关。你在黑暗中摸索,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直到你找到了这个小的开关,轻轻地按下它,眼前顿时一片光明。

寻找这个开关可能需要你投资5个、10个或者50个项目,一旦你找到了它,你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对投资失败的恐惧、迷茫和焦虑都会一扫而光,你可以镇静地看着自己投资的2.5万美元、5万美元、10万美元被烧光,眼睛都不眨一下。

你将面带微笑地看着一堆堆的钱打水漂,因为你知道以后能够收回更多,只要你不放弃并且坚持学习。

正如我们讨论过的,我99%的时间,有时甚至是100%的时间都在处理我投资组合里那些垂死挣扎的项目。他们可能失去了团队的核心成员,或者钱烧光了,或者在抵抗有钱的竞争对手,如谷歌、脸书等,这些竞争对手会开发或者威胁说要开发类似的产品并免费给客户使用。

你既然通过阅读本书选择了这样的生活,那你对于成功的概率就很了解。成功青睐那些有长远目光、喜欢巨大胜利的人,青睐那些充分认识到有失才有得的人。



痛苦是可以传染的


有一种心理学方法可以让你以及你的创始人不会陷入长时间的失落,这样你们就可以一起重新回到工作中。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经常抱怨的人不像那些不抱怨的人那么快乐。当你发现自己处于一种完全低迷的状态时,我建议你试试我从马克·郭士顿(Mark  Goulston)的一本书里面学到的一种方法——倾听术,他建议你只需要简单地从对自己说“太糟糕了”逐步调整到“天啊”,再到“上帝啊”“那好吧”,最后到简单的“好的”就可以。

当事情被搞砸了或者你被别人坑了(详见第9章)的时候,看起来真的很糟糕,但是如果你能早一点意识到自己会经历一些痛苦或者沮丧的阶段,你就能加速度过这些阶段。

现在当有什么事发生时,我能够快速地把自己从“太糟糕了”的状态调整到“那好吧”,然后是“好的,我们集中精力来想想该怎么工作吧”。

失败是很糟糕的事,但是你把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失败这件事上,你就越会感觉自己像一个失败者。相反,你应该更多地品味那些成功的事,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事情上。

现在当某位创业者经过多年的挣扎快要失败的时候,我会像一个善后的人,简单地问他们“怎么啦?”这些创业者通常会支支吾吾十来分钟,这时我会换一种方式问相同的问题:“还有什么我应该知道的事吗?”

我像一只老鹰一样盯着创业者。当他们不得不告诉我真相时,我会看着他们的眼睛释放一些善意,把他们的境况重复一遍,例如这样:“嗯——我们的首席技术官走了,我们的资金只能撑10个月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际情况。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从飞行员手中接过飞机的控制权也同样无济于事,因为你根本就不在飞机上。在创业者说完问题之后,我想听听他们自己的看法,先问问“你们准备怎么做?”接着问他们“我能帮你们做什么?”

看上去好像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正如我们讨论过的那样,作为一位创业者,特别是公司的CEO,这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你团队里面最聪明的那些人都无法解决的大问题都会交给你。你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攻击,你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交流。

如果一位CEO告诉他的投资人遇到了大麻烦,他们很可能就不会继续投资这家公司。如果他把这些麻烦告诉员工,员工可能就会离开公司或者被吓坏。

想想看,当初这些人之所以从其他公司辞职来跟随这位创业者,主要是被创业者的激情所感染。所以他们也会被创业者的恐慌感染。CEO的职责就是调整团队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千万不要让你的团队跟着你的情绪起起伏伏,因为他们很有可能不能像你这样善于处理这种起伏。作为一位天使投资人,我认为首要的任务就是当CEO在苦苦挣扎时,你能够及时地倾听他们的心声,疏导他们的心情,让其知道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然,你可以告诉他们哪里有地雷,引导他们到正确的方向上,但是你不能直接接管他们的工作,让自己当飞行员。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创业者,如果你能够一直保持积极及坦诚的态度,那你就有更大的机会成功,即便面对失败,你也能积极面对。

事实上,我经常把我那些失败的创业者叫到我的孵化器来,讲述他们失败的经历以及从中吸取的教训。分享这些失败的故事能够降低他们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为我以后的工作储备创业者,让我自己把精力集中在唯一重要的事情上:做好眼下的工作。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你自己能够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无法控制,还有些事情你只能控制一部分。所以最好是把你的精力放在那些你能完全控制的事情上,例如你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精神。如果你能够不断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这是你自己能够控制的两件事情——好事自然会发生的。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也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我的真人秀节目叫“努力工作”。



对媒体保持慎言


有一点你需要明白,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天使投资人,你不是它们的媒体公关主管。当你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了每家创业公司之后,外界肯定会知道的,除非你通过特殊的方法来隐藏你的行为。

有一大批记者以及很多的数据库专门跟踪信息科技行业的投资活动。

当你被爆出投资了某家创业公司后,肯定会有媒体打电话来问你这个公司的情况如何。媒体不是你的朋友,很多时候它们算得上是你的敌人。基本上所有的新闻报道都会带来一些影响,通常对于你的公司来说都不是积极的那种。

你的话经常会被错误地引用,你的评论会被别有用心地从上下文中摘出来。例如,你可能会先对创业公司给出7个正面的评价,然后再说“但是他们也面临一些激烈的竞争”。最后媒体登出来的标题是“脸书投资人警告说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你的口无遮拦将会让你的创业者离你而去。并且你很快就会在创业圈子里恶名远播,被贴上为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不惜牺牲创业者的标签。

当新闻媒体联系你的时候,你应该立即做两件事。首先,把电子邮件转发给你的创始人,并且问他“请告诉我是否应该答复他们?”其次,不要给记者任何答复,因为他们真的很善于扭曲答复。

甚至“我没有任何评论”这样的答复,也会被记者扭曲为“脸书的三位投资人拒绝对扎克伯格的第五次官司发表评论”。

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最著名的投资项目——优步——正在被媒体吊打,把我也弄得左右为难。我一直是公司的积极支持者,但是很显然,我不可能对一个每个月提供数百万次出行的公司的所有内部事物都表示赞同。

这些情况下,你最好的做法就是私下里支持创业者和他们的管理团队,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除非创业者要求,否则不要介入媒体的任何事。

如果你看到我在公开场合谈论我的某项投资,我肯定是在称赞这家公司。

其他投资人可能会公开地批评某家公司,这是我从来不会做的。在我看来,如果你是股东,你的工作是在幕后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公司带来问题。

这里并不是要嘲讽我那些喜欢代表创始人出来说话的投资人朋友。这只是两种不同的做事风格,我觉得我的做法更有效而已。



资金管理


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资金管理好,那你的天使投资之路会更加容易。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总结的那样,我认为用你净资产的5%~10%进行天使投资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你是有稳定收入的年轻人,这个比例提高到20%也可以。关键是要很聪明地进行分配。

如果你有500万或者1000万美元的资产,准备用100万美元来进行天使投资,也就是净资产的10%~20%。如果你的投资全部都打水漂了或者损失了一半,你还是能接受的。如果你能够获得5~10倍的收入,那你就能让你的净资产翻倍。

但是,请记住我们希望你的前10个投资都是1000美元级别的联合投资,这样你可以从低级别的牌桌开始学习经验,即便犯错了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之后,本书建议进行20个2.5万美元的投资,并且对那些成功的公司进行4倍的加注,也就是10万美元。用这种方式,没有一个投资的资金超过你天使投资组合的12.5%,而你整个天使投资组合的资金只占你净资产的10%~20%,这样你的每个投资都不会超过你净资产的1.25%~2.5%。

那些陷入麻烦的天使投资往往是太心急,接触的公司太少,例如做了4个25万美元的投资,并且做决定的过程也很快。在这里你没必要着急,伟大的公司总是不断地出现,特别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

如果你按照我的建议来管理你的资金,你就能够不在乎1000美元的损失,坦然面对2.5万美元的损失,“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是我净资产的0.25%或者0.5%”。哪怕是12.5万美元的损失,你也可以说:“太背了。好吧,还不是太多,这家公司做得确实很好,我下了4倍的重注。这其实算是一个很明智的赌注。”

每天都有富人来到硅谷,给被我们淘汰的那些公司开出25万美元和50万美元的支票,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表示自己投资过。就像有钱人坐到大赌注的牌桌上,买入一堆筹码,却一下就输光了,因为当他手里有一对A时,被拿一对3的人凑成暗三条给秒杀了。

你不需要每把都赢,也不需要每天都赢,你只需要在一个长时间段内是赢的就可以。你应该把天使投资当成一项长达10年的事业。



始之易,终之难


创办公司真的很容易,但要想善始善终、顺利退出却很难。当我自己创办公司的时候,我在墙上贴了个标语:始之易,终之难。这个标语伴随了我10年。

创业者认为融到资是最困难的事。当他们拿到投资人的钱,开始用这些钱干活的时候,才发现与如何给投资人带来回报相比,从投资人手里拿到钱其实更容易。

这就像是竞选总统。你可能认为最困难的是竞选和赢得选举,但是一旦你竞选成功,你才意识到做好总统这项工作更难。

天使投资人应该明白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创办一家公司,因为服务器、软件、网络都已经很便宜,成本几乎为零,让几个人设计一个漂亮的产品也很简单。甚至获得一些客户也不是难事,因为可以利用脸书和谷歌等网络广告强大的覆盖能力和目标客户定位能力。

你可以在两周之内克隆一个推特,并获得一千个用户,你也可以在一周内搭建一个类似Slack的聊天软件。现在创建这样的项目只需要几千美元、几周的时间,但是要让这些项目顺利退出则需要几百万美元、几年的时间。



从失败中学习


如果你来到硅谷,在两年内投资了30个创业公司,把这个当成你的兼职或者全职工作,不断地对成功和失败进行反思,经常与其他投资人和创业者沟通交流,你将会学到很多。如果你是个聪明人,在开始投资之前、投了10个项目后,以及投20个项目之后,你会反复地阅读本书,因为我在本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都来源于在该行业25年的100多个项目,实时反映了业界的动态。

我刚开始投资时的经验现在都已经过时了,那个时候每年新成立的创业公司只有现在的1/10。那个时候投资一个优秀的团队以及产品原型是明智的选择,但是现在你基本上都是希望等到创业者完成他们的产品并投放市场之后再进行投资。

5~10年以后,情况又会发生变化,要想了解市场的趋势,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仅要研究市场的成功者,也要研究市场上的失败案例,并且对自己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做事后分析。

你没必要痴迷于失败的案例,但是我会对其进行深思,寻找其中的模式,这样我可以弥补投资中的一些漏洞。早年我最大的问题是,我经常认为如果我自己或者我的朋友能够很好地执行某个计划,那我投资的公司也可以做到。我本以为所有的创业者都是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的人,但是经历过五六家主动放弃的创业公司后——这些公司的投资人只能拿回一点点钱——我艰难地认识到,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是顽强不屈的。

生活中有时你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能真正了解。

这就是天使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