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导言 为改变而问

书籍名:《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作者:梅若李.亚当斯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的内心在提什么样的问题,

他们也不是很清楚自己内心所提的这些问题,

在塑造和指导自己的经历和人生方面,

起到了多么强有力的作用。

若是能改变这些提问,

我们就能够开启一段完全不同的旅程,

进而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

——大卫·洛克和琳达  J.  佩吉

一个夏日的午后,就在《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第1版)刚刚出版没多久,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有位男士用低沉的声音宣称:“您不认识我,但我就是‘本’。”他笑了,我也跟他一起笑了,因为我知道他在说什么。“本”是《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的主人公,打电话的这位男士发现自己与本太相似了,他认为我同样能够帮到他和他的组织。

你知道,对于我的很多读者来说,本几乎成了一个传奇。作为一名“答人”,他很骄傲,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做那个总有答案的人,并且他得永远正确。通过这个虚构的商业故事,读者能体会到提问式思维的实际威力。在故事中,本先生在自己刚刚就任的领导岗位上苦苦挣扎着,而且他的家庭生活也出现了问题。他与新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格蕾丝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在我们第一次接触本时,他绝对是个惆怅的家伙。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了解到本后来是如何在他的教练兼导师约瑟夫S.  爱德华老师的帮助下,通过提升自己提问式思维的技能,最终在职业生涯上得以顺利发展,并与妻子建立起了深厚的亲密关系。

自从那次接到那位“本”打来的电话后,我又收到了很多类似的信息,有来自男“本”的,也有来自女“本”的,而这些人的身份和背景都各不相同。有位叫大卫的读者写信说,他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尤其是跟他的团队,与本一样。在读了《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后,他改变了自己的提问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改变了领导风格。最后,他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事例甚至被收录到《公司杂志》的一篇文章中。你可以在本书末的尾注中找到有关那篇文章的信息,也可以找到其他相关文章的链接。

我真正觉察到《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的影响力,是在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高级经理致电邀请我参加一个研讨会时,研讨会的主题就是我写的这本书。她把这本书寄送给自己分散在全球各地的50位团队成员,并发出了一道简单指令:“请来参加读书研讨会,并分享你读过此书之后行为变化的一个例子。”研讨会当天,我被带入一间会议室,室内的大圆桌前围坐着大约30个人,其他人则通过免提电话参加。我惊讶地聆听着人们逐个描述自己所取得的成果。一位男士告诉我们,他现在能更有效地带领团队了;一位女士分享说,她与自己的某位同事的关系明显改善了;一位巴西的厂长讲述了如何通过阅读这本书,帮助他发现并解决了自己厂里的一个难题。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弦,它成了一本全球畅销书,我也因此有机会去加拿大、欧洲以及亚洲等地开展工作坊并做主题演讲。一传十,十传百,通过口碑赞誉,《改变提问,改变人生》逐渐成为一些领导力发展项目、高管教练培训机构和大学课程的必读书目。它被用在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团队中,用在一些大医院的护理专业人士中,也用在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专业人士中;它被用在调解过程中,用在婚姻指导工作坊中,以及大大小小的组织变革活动中。读者反馈说,这本书是正念练习、情商,以及欣赏式探询、行动学习和积极心理学的有益补充。人们将《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一书分享给自己的伴侣和孩子,也分享给他们的朋友和同事。

本书的核心是提问式思维(QT),讨论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每时每分每秒,我们掌控自己思想的能力。QT提供了观察和评估我们当下思考(尤其是我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技能,然后指导我们设计出能产生更好结果的新问题。QT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带着正念去思考,而不是自发回应式的思考,如此,即使在压力下,也可以做出精明的选择从而获得富有成效的结果。养成可靠的、有建设性的思考能力,是我们在工作或是个人生活中,做出有意识的、可持续性改变的关键。如果缺乏这项技能,我们想要有所改变的目标也许就只能是愿望和口号而已,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

提问式思维,是从我自己生命中一个重要时刻开始的,我当时对自己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时我还是一个年轻的博士生,满怀信心地在撰写我的博士论文。我不仅忍受着自己内心无情的批判,也经常被别人评判得直掉眼泪。有一天,那个重要的日子,我正等着指导老师赞叹我引以为豪的一篇作业,却听到他说:“梅若李,这简直就不合格。”就在那一刻,发生了一件新鲜事。我并没有眼泪汪汪地想着自己哪儿又做错了,而是深吸一口气,变得平静且充满好奇,我问他:“哦。那我要怎么改呢?”就是那个简单的转变,帮我从无助无力的感觉中走出来,变得足够自信,并采取有益的行动。很快,我便开始重新撰写他希望我改写的那部分内容了。令我惊讶的是,我内心的那个批评家似乎也歇息去了。

当然,我忍不住好奇地问自己:“发生了什么?这次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我意识到,我曾经那么熟悉的、有关哪儿出了问题和我自己哪儿做得不够好的评判性问题,似乎已经人间蒸发了。我并没有深陷于自我评判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而是聚焦在了未来如何把论文写得更好这个目标之上。我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自己以前曾提交过那么多高质量的作业,不要忘记我的指导老师一直以来都是支持我的。

我的那种转变只是碰巧偶然发生的吗?是否有可能把这貌似奇迹的转变,变成一种可靠的方法,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呢?正是由这个微不足道的缘起发端,衍生出如今这一整套枝繁叶茂的内容体系,我称之为“提问式思维”:它指出了我们是如何用提问去思考的,而我们所提问题的方式,又是如何影响我们人生的经历,以及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的。在大卫·洛克和琳达J.  佩吉合著的《智力训练:实践基础》(Coaching  with  the  Brain  in  Mind:Foundations  for  Practice)一书中,他们道出了我所研究的提问式思维的核心裨益:“即便是那些我们能看到的可能性或是我们所看到的行为,也是由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心态所左右的。因此,能够觉察到我们内心的提问并有意识地改变这些提问,是掌控我们自己行为改变的一种有力方式。”

提问式思维提供的这一套工具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把握好自己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亦是能够帮助我们的。假如你是一位教练,那么QT可以成为你每节课所教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套自我教练和更好地进行自我觉察的工具。正是因为QT的工具和方法极其直观和实用,才使得这一过程浑然天成、顺畅无痕。

在你即将要阅读的本书的故事中,约瑟夫是本的教练,而本先生就自己的领导力技能而言,已然触碰到了极限。即便是本在QT原则和工具的指导之下,最终跨越了自己的极限,而在此过程中,约瑟夫始终在教本如何自己去跨越。因此,本学到的是自我教练的方法,而这一方法在本收获过其众多益处之后,仍会持续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作用。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是一部自我教练指南,适用于本先生,也同样适用于你。我在写本书时,特意将重点放在了自我教练上,如此,随着本的故事逐渐深入,你也可以尝试着使用QT的方法。许多从事教练技术的专业人士都会推荐他们的客户阅读此书,这是因为事实证明,此书在教授自我教练方面,效果非常好。

然而,提问式思维在真实的世界里,包括在组织生命体中,效果又如何呢?我能提供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非我的客户和读者的真实事例莫属了。沃顿商学院的简报中记录了这样一则事例:伟创力公司(Flextronics)是全球领先的电子专业制造商和供应商,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卡梅拉·格拉纳多(Carmella  Granado)女士是伟创力的高级总监,负责组织效能提升,她在一个业绩相当差的有700人的工作点,用提问式思维的理念去教练团队的领导者,目的是实现文化变革和行为改变。在此之前,这个工作点是该机构14个分支机构中得分最低的一个。卡梅拉给团队领导者布置了任务,请他们阅读《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一书,并与团队成员分享。她还教他们如何使用提问式思维的工具,以及就当前难题集思广益收集解决方案。

不出三个月,卡梅拉为该工作点所做的以QT为基础的教练工作,助推了其天翻地覆的变化。它一跃成为分支机构中的第一名,并在之后的几年中,一直名列前茅。

人们经常会提到,自己在工作中学习了提问式思维之后,会把这些技能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工作坊有位叫杰森的学员,讲述了有一天他回到家,正碰上妻子帕姆在地下室的办公区域惊慌失措,乱作一团。水从上面灌下来,眼看就要毁了他的电脑和多媒体装置。杰森跟我们说,以前的他肯定会立马开启责备模式,但这一次,他的提问式思维技能抢先了一步。他做了一个深呼吸,跟自己说:“责备是没用的……当务之急,是要搞清楚我们需要做什么。”他飞快地关掉水闸并且打电话请来了管道工。当浑身湿漉漉的帕姆在地下室里抽泣着说“这可是你的全部啊,杰森,差点儿就都被我毁了”时,杰森说,幸亏自己学了提问式思维,当时他很清醒地回答说:“别这么说,宝贝。你才是我的全部。”后来他跟我说,那一刻,他知道是时候放手松开他收集的那些玩意儿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任何事情破坏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诸如本的故事、卡梅拉的故事和杰森的故事,都令我们更加确信,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职业生涯成长过程中,QT都以积极正向和可持续的方式,有效地促发了诸多重大改变。身为作者,得知自己所做的工作能真真正正地为他人的生命带来改变,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感恩的呢!

当出版商要我写本书时,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再收录一些我从客户、学生和工作坊学员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从不同层面上来看,这些人的贡献都是非常珍贵的,有时,他们帮助我看到了我从未想过的QT使用方法和场景,我也经常会因此而感觉更加充实和得到滋养。

很多时候,我会把他们告诉我的内容编成故事或情节写进书里,或者我也会利用这些新的内容,进一步阐明或改进QT工具。还有,在本书故事结束后的练习手册里,你会找到两个新的工具:一个适用于领导力发展,另一个适用于教练。

在我的第一本书《提问的艺术》中,我写道:“我们用自己所提的问题创造了这个世界。”提问可以打开我们的心扉,开阔我们的视野和心胸。通过提问,我们学习、沟通和创造,我们变得更聪慧、更高效,获得更理想的结果。我们将自己追求的目标,从固化的观点和简单的答案,转变为好奇的、思虑周全的提问,转变为心态开放的对话,由此而照亮了一条通往成功协作、探索发现和创造革新的坦途。我有一个愿景:所有的工作场所和整个社会,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和社群,皆因探询精神和无限的可能性,而变得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现在,是时候请大家去会一会本先生了。请各位与他一起去探索,如何改变你的问题从而真真切切地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