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如何高效学语言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如何高效学语言

第10章 实现地道的口语表达

书籍名:《如何高效学语言》    作者:亚历克斯·罗林斯



即使我们精通了所有的语法和单词,当我们开口说话时,别人也能听出我们是外国人。然而,并非只是口音出卖了我们。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听起来不地道


虽然我们的语言表达是正确的,听者也能理解我们,但我们的口语听起来总是不那么地道,还是像外国人在讲话。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里还缺了点儿东西。

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人们在使用一门外语时,需要先在脑子里想某个意思用自己的母语该怎样表达,然后再翻译成正在使用的外语。这并不是说他们说的不对,只不过母语使用者不是这样表达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明白,语言学习的对象这时候会从非常细节的知识转变成难以描述的、抽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再是刻苦努力、有决心改变就能获得的能力了。它和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有关。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我们需要与所学语言在身份和文化上建立联系。

母语语感与外语语感碰撞在一起可能会导致语法上的错误,甚至有可能会导致误解。

我们可能会注意到,许多说英语的外国人会说“the  informations”“I’ve  arrived  to  the  airport”,或者“I  have  spoken  with  her  yesterday”。这些错误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在许多欧洲语言里,这是很自然的表达。从语法层面上看,像“les  informations”“je  suis  arrivéàl’aéroport”以及“j’ai  parléavec  elle  hier”这样的表达在法语里都是正确的。事实上,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商人、政客以及记者一直以来都这样说英语,并没有人要强行纠正他们,他们也没有因此遇到过什么问题。

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是错误的说法,并努力纠正,这样才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打破学习瓶颈,不再停留在英语学习者的一般水平上。如果你能解决口语表达地道与否的问题,你的语言能力一定会有巨大的突破。



什么是习语


习语在人类语言中很常见。仔细想的话,你可能觉得有些习语的形成没有什么理由。英语中有这些表达:“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正在下猫和狗”,意为“瓢泼大雨”),“swings  and  roundabouts”(“秋千和绕道”,意为“有得必有失”),“it’s  all  gone  pear-shaped”(“都变成了梨子的形状”,意为“事情搞砸了”)。这些习语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非常形象的描述,但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人来说,则没有任何意义。想要理解习语,你必须成为语言的使用者;想要成为成功的使用者,你必须从学习习语开始。

学习习语其实也是了解另一种文化的好办法。习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物,承载着文化和情感方面的意义。比如,俄罗斯人会说“莫斯科不是一天建成的”(Москва  в  один  день  не  строилась),而不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希腊,如果一个人无所事事,人们会说这个人在“打苍蝇”()。

当一个人第一次听到这些习语时,会感觉很奇怪,可能不相信竟然有人会这样说。习语其实是语言至关重要的基础,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使用它们。在交谈时,如果有人用了习语,这说明说话人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谈话让他觉得舒服。这同时也说明,这个人尊重对方的语言水平,认为他能够理解自己的语言。

如果对方跟你说话的时候使用习语,你就把这当作是一种赞美吧。不要觉得因为听不懂而问别人很没面子,你应该把握这个学习机会,争取让自己也能用习语来表达。



人们为什么使用习语


习语是语言这块画布上一抹亮丽的色彩。习语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跳出当前的语境,让我们用一个新的表述准确无误地描述当下的语境。习语还能帮助人们更清楚地理解可能发生在生活中的各种离奇古怪的事情,并告诉人们该怎样去应对。

许多习语都会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一种幽默感。许多母语使用者还会在用习语的时候进行创新,加入个人元素,或者借助双关语等用法创造出属于他们个人的用法。这种情况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当然是不利的。但是,许多人在使用习语跟外国人交流时还是会照顾到对方的感受,比如放慢语速、降低声调。一些年纪大的人或者那些不经常和外国人接触的人,可能会意识不到他们说话的方式会让对方不易理解。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多花些精力去理解交谈的内容了。

作为外国人,如果我们能够在沟通中自然地使用习语,这种感觉不亚于在奥运会上赢得了一块奖牌。我们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方也会欣赏我们在学习他们的语言和了解他们的文化上所付出的努力。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我们在合适的地方用对了习语。



世界各国语言中的奇怪表达


葡萄牙语:ALIMENTAR  UM  BURRO  COM  PÃO  DE  LÓ


译文:喂驴吃海绵蛋糕。

如果你对别人很好,但是对方并不感恩,不值得你的付出,那就把海绵蛋糕拿走吧!



荷兰语:IETS  VOOR  EEN  APPEL  EN  EEN  EI  KOPEN


译文:购买某件东西只用了一个苹果和一个鸡蛋。

一天早上,汽车销售员看到你走过来,向你推销一款价值不菲、带有卫星导航、天窗还有荧光车轮的车子,但你只花了一个苹果和鸡蛋的钱啊!



德语:TOMATEN  AUF  DEN  AUGEN  HABEN


译文:眼睛被番茄挡上了。

当所有的朋友都告诉你,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时,只有你自己不知道。有些东西他们能看到,而你看不到。但这不是你的错,因为你的双眼被番茄挡上了,看不到东西。

秘籍:习语词典

几大主要语言都有习语词典。通过查找习语词典,你可以全面地了解不同的习语,包括习语的意义、例句和解释。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语言,你可以找到专门供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者使用的习语词典。对于一些不太常用的冷门语言,你可能只能选择那些供母语者使用且只用该语言做出解释的词典。



波兰语:NIE  MÓJ  CYRK,NIE  MOJE  MAŁPY


译文:不是我的马戏团,不是我的猴子。

所有的事情都出错了。你错过了航班,弄丢了护照,钱也花光了。在机场,你在努力说服司机让他把你带到最近的酒店。司机耸耸肩,告诉你,这又不是他的马戏团,也不是他的猴子。



芬兰语:PÄÄSTÄÄ  SAMMAKKO  SUUSTA


译文:从嘴里蹦出青蛙。

你说了什么之后,屋子里顿时变得异常安静。每个人都惊恐地看着你。你到底说了些什么啊?刚从你嘴里吐出来的青蛙正在活蹦乱跳。



俄语:EXATb  3AЙЦEM


译文:趴在野兔背上旅行。

在俄罗斯,趴在野兔背上意为搭便车。乘坐地铁时不买票就像乌龟趴在野兔背上旅行一样。你会被罚款的!



法语:LE  DÉMON  DE  MIDI


译文:中午的魔鬼。

如果你被中午的魔鬼纠缠,则意味着你此刻正被人生的焦虑所折磨,正面临着所谓的中年危机。



匈牙利语:MIÉRT  ITATOD  AZ  EGEREKET


译文:你为什么喂老鼠牛奶?

在匈牙利,小孩子哭的时候,大人就会问他这个问题。他们的眼泪就像是牛奶,老鼠会被吸引过来并喝掉它。如果不想让老鼠过来,那就擦干眼泪不要哭了。



西班牙语:MÁS  SANO  QUE  UNA  MANZANA


译文:比苹果还健康。

你说让我放轻松是什么意思?我现在比苹果还健康!从没感觉像现在这么健康过!



希腊语:AΠ’THNΠOΛH  EPXOMAI  KAI  ΣTHN  KOPYΦH  KANEΛA


译文:我来自城市,在山顶上的是肉桂。

这是什么?!这个奇怪的表达就是在形容人们词不达意,所说的完全不相关,没有任何意义。以胡说八道来形容胡说八道,有点意思,对吗?



学习习语


从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中你可以看出,任何事物都可能出现在习语中。你根本没有办法去做预测或者通过猜测学会习语,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接学习它们。

母语使用者是在与家人、朋友以及同胞的交往中学会使用这些习语的。他们根据场合选用合适的习语。这些习语在被人们使用的过程中,也慢慢衍生出那些本来没有的意思。

作为外国人,我们最好不要奢望自己有足够多的时间能慢慢学习使用这些习语,最好还是去探索学习习语的捷径。

除了借助字典,每当我们在交谈中听到习语时,都要多留心。请你有意识地留意它们,并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习语使用者的信息


是谁在使用这个习语?关于使用者的背景,你知道多少?他们所使用的习语是否和特定的政治观点有关?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语境


这个习语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说话人是在比较友好的环境下使用它的吗?它承载了什么样的感情?



听者的反应


这个习语被使用以后,其他母语者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们会笑吗?他们会感到惊讶吗?还是毫无反应?这些信息会让我们更清楚,如果用这个习语会得到什么反应。

如前文所言,习语携带了很多情感方面的意义,除非我们对习语的意思有了很深、很全面的了解,也对在什么语境下该使用习语很有把握,我们使用习语时一定要谨慎,否则可能会“嘴里蹦出青蛙”。



不同语言中的幽默


一种语言中的笑话一般不会在其他语言中发挥作用,因为它们很少能在翻译版本中保持原来的效果,讲一个笑话所用的语言才是它取得效果的关键。

幽默作为一种更广义的概念反而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幽默感,每种文化都会认为自己是最幽默的,并会认为其他文化的笑话毫无趣味。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有两个阶段性的进步值得珍视。第一个阶段性的进步是我们能够听懂用外语讲的笑话了。虽然这个笑话可能是世界上最蹩脚的笑话,如果用你的母语来讲这个笑话,你很可能会对它嗤之以鼻,但是,“听懂这个笑话”的这一刻是我们长年累月积累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体现,只有通过这样的积累,我们才会觉得这个笑话比以前更加好笑。尽管我们并没有大笑不止,但是,我们听到这个笑话后的反应比别人都要大。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听到了一个有趣的笑话,更因为我们的内心为自己取得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进步而感到欣慰。

第二个阶段性的进步是我们可以用外语讲笑话了。身边的人听到我们讲的这个笑话会笑得合不拢嘴,朋友们也会为我们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带着外国人口音、总是用不对词汇也总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朋友,终于变得有意思了。当到达这个阶段时,我们会自我感觉良好,为自己感到高兴。

秘籍:观看脱口秀节目

如果你想弄明白在所学语言中幽默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看喜剧节目。每个国家都会有类似脱口秀的节目,YouTube上拥有丰富的资源。找一些你比较喜欢的演员的节目,看看从他们的节目里你能发现什么。幸运的话,你很可能会找到非常有名的演员的节目,而且是配有字幕的。注意听,找到他们使用双关语、特定表达的地方,想想他们用什么内容组织笑话。你可以记笔记,如果你认识母语使用者,也可以问问他们觉得这些笑话怎么样。喜剧是了解不同文化的宝藏。



尊重不同文化的习俗


使用一种新的语言也会让人承担很多风险。不管在什么场合,我们都应该让自己时刻意识到,在使用这种语言时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每种文化都有未明文规定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规则。有一些事情不能提及,更不能做,甚至不能要求和询问。有许多规则是一些文化所共有的,但也有许多规则可能是我们闻所未闻的。

在很多国家,有许多话题不可以被用来开玩笑。比如在英语国家,拿有关种族、性别、性以及残疾人的话题来开玩笑都是大忌。这在其他许多国家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程度上会有所不同。我们也可能会听到一些在自己的国家听来让人非常震惊的事情。记住:在其他的文化环境中,我们不应该说或者做任何让自己觉得不舒服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不能做出与在自己国家时完全相同的反应。因为许多人说话的时候并未想过这些话语的意义,他们很可能并未有任何冒犯之意。

粗俗的语言也是被限制使用的。正如所有的习语表达一样,脏话往往一般都有其他含义,我们作为外国人对脏话背后的含义也并不熟悉。总的来说,了解这些表达是有用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使用它们。



用外语思考


用外语思考对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但也会带来最大的成就感。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用一种新的语言思考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这种感觉就像某一天我们用这种语言做了一个梦一样。这有助于把这种语言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来越流畅。

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我们都沉浸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整天只听这种语言,那么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发现,当自己想表达什么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外语思考,而不是母语。如果你可以花一段时间和寄宿家庭住在一起,那么你对外语的使用会很容易转移到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上,如与房子、厨房和吃饭相关的事情。外语中的这些词汇,而非我们母语中相对应的词汇,才会更频繁地触发我们对沉浸学习的有关记忆。

一段时间之后,当我们再次沉浸在所学语言的环境中,我们会经历那种“顿悟”的时刻,我们会发现自己突然能想起来那些一直记不住的单词。这是因为我们逐渐了解,并掌握了已知单词的内涵以及其与其他单词的联系,因此能够联想起来原来掌握并不牢固的其他单词。当我们跟所学语言建立起足够多的联系时,就会促使“顿悟”时刻的发生,如果我们一直说母语就不会取得这样的进步。

训练自己的外语思维也是填补“垃圾时间”(见第2章)的好方法。比如,乘车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用外语去思考,想想平常总想的那些事,看看四周,找找灵感,一直到下车为止;对于那些不知道的词汇,试着用其他词去形容,但是记下这个单词,有机会的时候再查字典。尽可能多地做这样的练习,养成一直使用这种语言的习惯。

最重要的一点是,尽量避免翻译,不要先用母语去想自己该说什么,然后再把它翻译成外语。这样最终会阻碍流畅的语言表达,让你的语言听起来还是像外国人在不自然地说话。试着这样训练自己:看到一件东西时,立即用外语去想它对应的词。这样的练习你做得越多,你就会越来越觉得轻松,用外语进行表达的时候也会越自然。



练习


1.听你所学语言的母语使用者说你的母语,看看他们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并把他们所犯的错误写下来,看看你是否清楚他们犯错误的原因。这里列出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a.错误的搭配

b.语法混淆

c.错误地使用了一种表达或者习语

2.想想那些你在母语里经常用到的习语,可以记下自己一周内使用到的习语。试着用所学语言把它们翻译过来,或者在所学语言里找到对应的习语。在与老师或者语伴的对话中试着多用这些习语。

3.学习5个用所学语言讲的笑话,问自己几个问题:

a.你觉得这些有趣吗?

b.为什么在你所学语言的文化里这些笑话是有趣的?

c.在你的母语文化里有类似的笑话吗?

d.学习讲这些笑话,需要学习哪些词汇?

4.为自己创造一个24小时的虚拟语言沉浸环境。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你听到的、读到的内容,以及所有你进行的对话都需要用你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这样做会让你用所学的语言思考变得更难还是更简单?

5.下次见到语伴或者老师的时候,请他们把你那些很不自然但也能讲通的表达记下来。想想看,你是否可以把这些内容说得更自然些。留心重复出现的问题。



示例答案:学生J


1.学生J听她的希腊朋友说英语,注意到她有一些重复性错误:人们一般会说“Do  you  think  that...”,而她会说“Do  you  say  that...”。这是因为,在希腊人们一般会使用“to  say”来提建议。同样,人们在问别人“是不是考虑去度假”时一般会说“Are  you  thinking  of  going  on  holiday?”而这位希腊朋友会说“thinking  to  go”,因为希腊人在句子里一般用“to  think”加动词的结构。

2.“best  of  both  worlds”“the  benefit  of  the  doubt”“keep  something  at  bay”“on  the  ball”“wouldn’t  be  caught  dead”。

3.希腊文化中的幽默和英语文化的幽默非常不同:希腊文化中的幽默更加偏重直接可见的笑料或者滑稽剧。学生J发现希腊人总是能发现生活里有趣的一面,拿自己开玩笑。她在开这些玩笑时会注意分寸。

4.学生J尽量用希腊语进行日常的活动。早晨她会听希腊语广播,而不是BBC;去上班的路上,她会在手机上看希腊语的新闻;工作时她会戴上耳机,听希腊语的广播;晚上,她会看希腊语的电视节目,而不是英语电视节目。另外,她还和老师在Skype上约了课。这段时间,她并不能把英语完全从生活中排除,但是她尽量做到多用希腊语。维持一个星期这样的沉浸式学习很累,但她注意到自己记单词更快了,也发现自己可以时不时地用希腊语想事情了。

5.学生J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度使用一些词汇。她的语伴建议她不要总是用“I  think  that...”来表达,可以用如“I  believe”“It  seems”“I’ve  got  the  impression”等其他一些表达。有些时候她也会用错固定搭配,这些搭配在英语里是正确的,但在希腊语里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