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缺陷也完美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缺陷也完美

小事件,大力量

书籍名:《缺陷也完美》    作者:内森·H.兰兹



人类对趣闻逸事极其敏感,由此也会形成不理性的思维。不管是平日生活中发生的,还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只要这件事足够特别,就可能盖过一切,让你觉得它能代表一系列类似的现象。此现象是“轻忽概率偏误”(neglect  of  probability)的一种。

一天,朋友驾车正准备从城市街区驶入州际高速公路,我也坐在车里。当他准备驶入道路交汇处时,突然放慢车速并最终停车,他竟然扭头朝后观察高速公路的来车。我不敢相信地喊道:“你在干什么?”他回答道:“有一次我在上高速时出了车祸,所以现在得等车流完全断开时才敢上高速。”

显然我的这位朋友已经屈服于小事件的力量了。驾驶的基本课程和交通规则都阐明,驾驶员从坡道驶入车流时,更安全、更高效的做法是保持车辆前行。州际高速公路的车道足够宽,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而在高速公路上随意停车是十分危险的举动,因为其他车辆可能会从后方坡道高速驶近。因路况和照明条件的变化,驾驶员也可能无法及时刹车来躲避碰撞。无疑,我的朋友也多次坐在乘客的位置上,在司机(包括他自己)安全驶入车流时没有任何疑问。然而,一次车祸却完全改变了他的思想和行为:为了行车更安全,他却做出了不安全的举动。

当然,大型数据集合其实是由一个又一个零散的事件堆砌起来的,正是它们的规模使得它们如此强大。每个人都过于依赖自己有限的经验,但通过科学汇总和分析大量不同的事件,研究人员可以找到统计规律,以及潜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然而当数据失去说服力时,就轮到事件本身发挥作用了,因为故事更能撼动人的思与行。故事的分量比笼统的数据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能联想到故事的主角,甚至感同身受。而冷冰冰的数据却无法引发共鸣。

买彩票就是人们迷信逸事而不相信数据的另一种表现。自我有记忆以来,父母就一直在买彩票,他们不会在“选三”“选四”型的“刮刮乐”和小额彩票上浪费金钱,要买就买大彩票,这些彩票的奖项都是保证能提供改变一生的金额的。多年来,我的父母省吃俭用,处处精打细算,把无数本该可以用到实处的钱投进了彩票池。每当我提醒他们时,母亲就会以“买彩票就是买希望和梦想”的理由为自己辩护。这种一驳就倒的逻辑比比皆是,毕竟希望和梦想都是免费的。

我的父母和其他彩民一样,都被“保姆喜赢100万美元”的故事打动了。他们看到电视上有人接过支票,心里暗暗思忖:“那可能就是我!”但我的父母看不到的是有数百万人因为买彩票而亏了几美元的彩票钱。趣闻逸事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人们经常将逸事的力量和确认偏见结合起来,以支持他们在所有社会问题上的立场。如果你认为实行政府福利是浪费资源,你可能已经准备好了例子来佐证。如果你认为现代企业对环境恶化不屑一顾,你也许会列出“邪恶”行业的种种罪状。为何某某是美国职业橄榄球大联盟中最优秀的四分卫,你也肯定能娓娓道来。虽然上述与大量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分析相比,证据明显不足,但在一般的辩论中,故事更有说服力。这真是太不合理了。

逸事比数据更强大,还因为我们陷入了有限数学和小数目的牢笼中。人类生活中接触的其他人不过数百,大脑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不断进化的。能从所见所闻中得出结论的能力至关重要,这样我们就不用事必躬亲。人类还没有形成规模时,根本不存在政府政策如何影响数百万人的问题。今天我们能用纸笔(或者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即使你能心算,但大脑却永远无法处理如此庞大的数字。即使你能心算出1000万乘以3000亿等于多少,但如果眼前有任何物体的数量达到1000万,你就会根本摸不着头脑。

因为早期人类社会成员只有寥寥数百人,所以没有必要去理解复杂而庞大的数学概念,因此数字技能根本没有得到发展。有人认为,人脑天生只能理解3个数字:“1”“2”“多”。这一点在南美洲毗拉哈(Pirahã)部落的发现中得到了印证,该族群中的数字体系也只有区区3个数字。人类究竟对哪些数字驾轻就熟,当下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却几乎没有人认为人脑天生对数字不敏感。

我们往往要为这一情况付出代价,彩票迷的情况就是很好的例子。而要应付下面的认知缺陷,代价更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