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第3章 梦想家、思想者、恋人、勇士

书籍名:《职场谈判经典书系》    作者:艾莉卡·爱瑞儿·福克斯



我问自己:“你的神话是什么?”

我发现,我不知道

于是……我决定

去找寻“我的”神话

并将它视作

终极的任务……

——卡尔·荣格(Carl  Jung)

2008年经济寒冬之时,我为一家大型制造商的管理团队做培训。培训为期一周,高潮部分是首席执行官的来访。众人十分期待首席执行官安德鲁的演讲,盼望他能为困境中的企业指一条明路。然而,首席执行官开口后,他讲的却是经济衰退以来他自己的心路历程。

“过去一年,我逐渐认识到,”首席执行官对听众说,“我得重新面对我自己,还有那个‘坏安德鲁’。开会的时候,我时而是‘好安德鲁’,时而是‘坏安德鲁’。”首席执行官解释道,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坏安德鲁”的戏份比往常增加了。他总是发脾气,打断别人的讲话,还责备和羞辱团队成员。

这位首席执行官已经开始认识到,“坏安德鲁”可能会给自己的团队带来灭顶之灾。在艰难时期,让“好安德鲁”掌握局面格外重要。“好安德鲁”善于倾听,循循善诱,不断向团队注入希望和力量。

在对管理团队的发言中,他的核心思想是号召大家识别自身“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他督促众人努力在工作中呈现“好”的一面,特别是在这个所有人都被经济衰退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

在你的平常生活中,也就是说,在你没有读到这本书的时候,你很可能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不同面向。当你一旦考虑它们的时候,你可能就会走上与这位首席执行官相同的心路历程。你喜欢好的你,不喜欢坏的你。

然而我要说的是,要想弥合表现落差,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好的结果,你就不能这么想。



评判四大成员会阻碍你前行


读过此书后,我希望你能不用“好”“坏”二字来评判你自身的不同面向,至少也要避免把它作为定义自我的基本方式。在我看来,没有人从始至终都能逃出这种二元思维,但它确实是理解生活的一种非常狭隘的方式。

我知道,你很难不喜欢那个看起来很好的自己,比如你慷慨的一面。与此同时,你也很可能讨厌那个你觉得非常糟糕的自己。我猜,你巴不得想让自己的某个部分永远滚蛋。它就是你自己的“坏安德鲁”。

问题在于,当你如此看待自己的某一个面向时,你就会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可这么做只能让你距离成功和幸福越来越远。对于这一点,心理学家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nson)在他的《和自己对话,活出灿烂下半生》(Living  Your  Unlived  Life  )一书中做了非常精彩的描述:“完整就是什么都不丢弃。你离不开这些形形色色的力量,好比你离不开某一个身体器官。你要利用你所能得到的一切。”卡尔·荣格也概括说:“越抗拒,越持续。”

你当然可以改变部分自我的展现方式。你也可以从曾经伤害过你或其他人的破坏性模式中恢复过来。你也可以调整不再适用的老策略,同时制定新方案。但是,这些过程所涉及的是转换和整合,而不是拒斥和消除。

我问你一个问题,下面哪样东西好,哪样东西不好:东、南、西、北?很难选,是不是?那么我们换一个题目。下面哪样东西留下,哪样东西丢掉:春、夏、秋、冬?我不是问你更喜欢哪个季节。我问的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讲,哪一个季节更好,或更不好?哪一个季节可以留下,哪一个要丢掉?

我不是故意刁难,我是想让你看到,自然力量不分好坏,它们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你我也是同样的存在。东、南、西、北,上、下、左、右,梦想家、思想者、恋人、勇士,这些都是自然力量。如同中国的无门慧开禅师在一首诗中所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你越熟知你的四大成员,越能为它们提供均等的机会来发挥作用,你就会变得越健康、越高效,越有益于你关心的人和事业。

当然,你也要对四大成员善加利用  。方式不同,结果各异。

无节制的梦想家  可能会掏空家底,但同时也能凝聚街坊邻里,共同为减少街区暴力犯罪而战。

沉迷的思想者  可能会疏于关心孩子,但同时也能解决人命关天的棘手问题。

滥情的恋人  可能会伤透你的心,但同时也能让你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家一般的温暖。

过于冷酷的勇士  可能会带给你恐惧和伤痛,但同时也能保护你,不让任何有害的人和事接近你。

四大成员可以服务于各种目的。能否善用,全在于你。

总而言之:

1.你需要全体四大成员来各显神通。

2.你可能会因为偏见而排斥某些成员。

3.你排斥了谁,就无法再运用谁的技能。

4.将老策略转化为新方式,而非努力消除你不喜欢的自我面向。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如你所知,四大成员使你能够设想、思考、感受,并有所成就。它们能让你以下面的四种方式展开工作和生活,即鼓舞的方式、分析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方式和务实的方式。四大成员的关注点不同,力量来源也不同。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具备的技能也不同。

表3.1概括了四大成员的不同特征。

表3.1

在为规模不一的各种企业做咨询当中,我发现四大成员所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企业在人员绩效考核时所衡量的能力。如果你回顾我们在第1章里讨论过的能力方格示例,你就会发现二者的相通之处。这并非巧合。

人员绩效考核的内容一般分作四类,即愿景、分析、人际和执行。当然,根据具体职责的不同,评价的内容也会各有侧重。然而从总体上说,这些内容归根结底都属于四大成员的范畴。

你所接受的评估方式对你有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能否入职,能否进入重点项目团队,能否加薪和获得年终奖,能否升职,能否获得表彰,能否在重组中留任,能否进入管理层以及获得更大的发展。



事情如此之多,时间如此之少


你可以想象,你的梦想家、思想者、恋人和勇士可以做许多事情。为了便于理解,我为四大成员各自概括了“三大技能”(见图3.2)。有了它们的帮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能获得巨大的改善。

图3.2

接着前面的话说,你仍然可以选择讨厌四大成员当中的某一位,并将其冷落一旁。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要知道,你会在需要它提供相应技能的时候碰得鼻青脸肿。

我们举贝拉的例子。她很喜欢自己恋人的一面。在她眼里,勇士的力量是邪恶的(见图3.3)。贝拉需要辞退员工,可她就是狠不下心来安排离职谈话。为此,公司每个月都要因为人员冗余而付出不小的代价,因为对于当面告知坏消息一事,她根本不敢想象。

图3.3

从理论上说,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勇士的力量确实能够以有害的方式呈现。然而,这股力量也是一种自然力量,因而是中性的,不分好坏。而且此刻,她正需要她内心中的勇士来解决问题  。而排斥自己的勇士后,她不仅伤害了自己,还让公司付出了代价。当企业无法为员工支付报酬的时候,终止雇佣并不能等同于邪恶。

再举一个发生在贾里德身上的例子。贾里德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只欣赏自己心中勇士的部分。有一阵子,他判断自己的拨款申请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完成资金申请来落实他们在卢旺达的项目。他既没有见到试点计划实施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作的完成时间表,也没有收到详细列明资金使用细则的预算方案。他只知道,目前还没有人完成需要与项目的监测和评价拨款申请相配套的各类文书。这看起来非常糟糕。

在这种情况下,贾里德唯一的办法只是加大力度继续推动。他不时发送紧急语音邮件,催促提交各种文件。他用邮件通知全组加快申请进度,却既不了解事情的复杂性,也不知道加快进度的具体措施和条件。

不幸的是,在拨款申请人看来,他发出的各种信息只是火上浇油。他们是专业人员,自然会千方百计按时完成工作,并不需要反复催促。工作进展缓慢,原因在于所有人只见手头工作,不见全盘构想。每个人都十分关心卢旺达项目,都希望它能取得成功。他们只需要有人来在愿景方面稍做提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贾里德却在为执行董事撰写《影响报告书》。他需要回答下面这些问题,一是:“你设想这一项目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二是:“你会使用何种方式来衡量改变的进程?”这类报告他写过多次,所以轻车熟路。

当时,如果他的梦想家没有被雪藏,他也许会把这份文件转发给拨款申请团队。读到项目可能会为他们在那里见到的人带去改变,想到当地社区日后可能获得的改善,团队成员心中就会充满力量。申请团队要的不是皮鞭,而是鼓舞。

问题在于,他很早以前就认定,“软技能”对完成工作毫无助益。讲述鼓舞人心的故事的技能来自梦想家,这是他在描述项目愿景时不由自主就能调动的内心力量。在管理申请团队时,他单单调动了勇士的力量,因此也只能运用勇士的技能(见图3.4),于是开错了药方。

图3.4

我希望我已经说清楚了,你需要激活全体四大成员的力量,让他们在你需要的时候各显神通。



走极端也会阻碍你前行


我们来设想,贝拉和贾里德现在到了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贝拉获得的反馈是行动不力。在一连串艰难却重要的谈话面前,她的选择是尽可能地拖延。这样的做法已经越过底线。另一边,贾里德也因为不会采取激励的方式管理下属而遭到了批评。

面对这样的评价,他们会怎么做?

贝拉给她最要好的两个朋友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是:“今天的考核结果不太好,我太软弱了,我还需要成长。工作就是工作。”那天夜里,她向自己承诺,从第二天起,她要“时刻警醒”,成为一名“真正的”职场人士。

贾里德找朋友亚历山大去酒吧。几杯鸡尾酒下肚后,他开始声讨起“荒唐的”考核结果来。他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些人到底要让我做什么?我们今年申请了三个大项目,我们得到了其中的两个,剩下一个正在进行当中。对我来说,这就是管理。”离开酒吧,贾里德开始用手机搜索起猎头公司来。他不干了。



这无关输赢


贝拉和贾里德钻进了牛角尖。二人的反应尽管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走极端。

得到反馈的贝拉决心听从建议。她需要抛弃过去的行为倾向,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过去,她的内心住着一个高大的恋人和一个矮小的勇士。现在,她要让他们互换位置。

在贝拉看来,她的选择只能是非上即下,非左即右,非恋人即勇士,然而这是错误的做法。在需要的时候,贝拉可以同时有效调动两者的力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见图3.5)。为什么只能非此即彼呢?

想想做父母的怎样让孩子冷静下来。他们常常一边不同意孩子的行为,一边又给予他们肯定:

“萨米,你不可以打妹妹。跟她说对不起……现在,你去那边冷静五分钟。你知道,我爱你,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打人是不可以的。家里不能打人,到哪里也不能打人。你去那边想想我说的话。想好了就过来做饼干。”

图3.5

既要欣赏,也要边界。既有同意,也有拒绝。既讲感情,也谈规则。既调动恋人,也激发勇士。



这不是一个零和世界


贾里德也面临着类似的选择:一是彻底放弃他的行事风格,满足公司的要求;二是继续我行我素,离开公司。“这就是我,”他对好友亚历山大说,“要么接受,要么我走。”亚历山大表示同意:“好吧,这是他们的损失。”

在贾里德看来,公司的反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不应该关心能否按时完成工作?意味着文件是否准备好完全不重要?执行董事难道只希望他激励团队,工作成果就不要了吗?他真是这么想的吗?这我可不信。

贾里德遇到了成长的良机,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他的职业生涯来说都是如此。公司要求他展现出新的管理风格,可在他看来,这么做却意味着抛弃自己的长处。然而事实上,谁也没有要求他牺牲勇士换取梦想家。所以,他这么做还是错的。

即便考虑他过去的工作成绩,他的选择也仍然是一步昏着。他的勇士非常善于凝聚力量,达成目标。他是一名优秀的项目管理者,执行力很强。然而要想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他就得在保持高效执行的同时补强能力方格中属于“愿景”类别的能力。

贾里德的梦想家还是有力量的。谈到项目的使命和贡献,他总是能出口成章。现在,他得让他的梦想家投入他的管理工作中去。

只要贾里德认为他必须二者择其一,结果就只会派出勇士。这样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他只能像过去那样一再遭遇同样的表现落差。他想在卢旺达做出业绩,而实际工作却异常艰难。

贾里德有能力弥合这一表现落差,这么做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一旦成功,他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感受到更多的满足。他将获得更高的收入,拥有更加稳定的财务状况。他将更有能力关爱自己关心的人,同时进一步发现工作的意义。他也将成为业内有口皆碑的行家里手。

上限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机会,就在前方等着他。

不过,想要实现这一步,贾里德就必须认识到,他仍旧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领导者。公司建议他想方设法调动梦想家的力量,这不仅一点都不“荒唐”,而且恰恰是他要弥补效能上的不足,以及挖掘自身更多潜力所应该做的。



这是一段旅程,不是坐而论道


贾里德能否弹一个响指就释放出梦想家的洪荒之力呢?能否只参加一天愿景领导力培训就扭转积习数十年之久的行为模式呢?不能,我们都知道他做不到。这是否是说,改变是不可能的?当然也不是。

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才把活出自我看作一段“旅程”。它不是你听个什么课就能获取的一样“工具”。一趟旅程包含一系列阶段性练习,它们能帮助你稳步前行。

当然,就像所有走过这条路的人都会告诉你的那样,“前行”二字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在真实生活中,你对成长旅程的探索感觉起来却往往像是在倒退或者兜圈子。人太复杂,所谓清晰明确的成长路径并不存在。

与学习任何新东西相同,你也可以通过搭伴、参加学习小组、找教练或上体验学习课来让进步更快,体会更深。但是,即便你把上面这些方法都用个遍,我也仍然要提醒你:你一定会有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感觉,没有人能例外。

而且,就算你觉得自己在倒退,实际情况或许也并非如你所想象。你的感觉从某一个层面看可能是对的,可换一个层面看却又未必。在心灵的旅途中,我们的感觉有时会与实际情况相反——明明在前进,可看上去,感觉起来却像是在倒退。所以,当你止不住担心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的时候,你可能正在某个你感知不到的领域阔步前进。

我是如何知道这一点的呢?因为我曾经陪伴成千上万的人走在这条路上。我见证了他们的起起伏伏,也见惯了同样的模式一再重复。我知道,如果你要按照某个预设的标准“修正”自己,结果就一定会碰壁。我也知道,如果你能接纳意外之事(甚至是你无法解释的奇妙之事)的发生,你的成长空间就将无可限量。

很多人的体验都是如下的过程:

你的生活一切顺利,并没有受到潜在表现落差的影响。

由于一些事情,你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表现落差,有时深感头痛。

你决心改变现状。

你开始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四大成员。

你在家里,在工作中做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也看到了一些改变,但大多不甚明显。或许,你开始变换方式去应对某一种情形,结果感觉良好。

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获得实质性转变。

有一天,你突然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困难,措手不及。

然而你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应付裕如。看来,现在的自己的确不同于以往。

你惊喜地认识到,你已经成功地填补了你多年来反复遭遇的表现落差。

你可能不会每次都获得同样的成功。但是,你对你做事的新方式已经产生了自信,并且开始让它成为你的习惯性做法。

你身边的人注意到了你的改变。他们开始对你说,你“状态很好”,“跟以前不一样了”。一般来说,他们无法确切指出改变到底发生在哪里。他们会问你是不是换了新发型,或者参加了健身训练。尽管你身边的人不清楚该如何描述这种不同,但他们确实会体验到已经发生的转变。而且你知道,这跟发型没有关系。

好消息是,当你踏上这条路,立志做出改变后,你就会见到内在成长所促成的外在世界的成果。你在他人眼里会发生改变,你在自己眼里,即你的自我映象也会发生改变。这其中的过程可能与你想象的不同,也可能与你喜欢的方式不一样。但是,你终究会到达那里。

我知道这些还有另一个原因。我自己也无数次地踏上过这条旅程。我拥抱过四大成员,然而我也冷落过他们,让他们以各种组合形式存在于我的内心。我经营了极为成功的长期关系,然而我也在婚礼前一个月取消了我与未婚夫的婚约。我一直善于理财,然而我也因为怀疑自己的这项能力而错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我实现了许多梦想,然而还有一些梦想永远都无法实现。

旅程还会继续。我们是人。我们成功,我们失败。我们努力学习、成长,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只要活着,就要继续这段旅程。

我在波士顿的办公室里有一块木质摆件,上面有一条希伯来箴言,内容是:“不指望你能完成任务,但你也不能不去承担。”我想,这话说得没错。倒退,前进,倒退,前进。永无止境。但我们也不能不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