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新零售实战宝典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新零售实战宝典

“改造”人

书籍名:《新零售实战宝典》    作者:商业评论



房多多的扩张很快。首先,快速进入了很多城市。之前在房地产行业,我们的业务只在一两个城市,但目前已经进入了50多个城市。另外,就是人员快速增长。2011年创建时,我们只有20个人。但在2013年,我们增长到了800人,是创办时的40倍。2014年,我们又迅速逼近3,000人。人员增长,带来的挑战是很多的。比如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考核等。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带有传统基因的企业,因此,需要为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植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在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第一,强调学习  。改变是从学习开始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认为产品是公司的根本。就拿段毅来说吧,最初对于互联网产品,他一点概念都没有,经常被别人“嘲笑”。但是,他看了很多书,和很多产品经理交流,现在的产品功力是非常强的。



第二,员工APP化  。我们有外部产品,还有内部产品。在房多多,每个关键角色都有一款APP,包括项目经理、经纪服务专员、卖房管家、销售助理等,总经理甚至有自己专属的APP。在内部,我们经常说,如果公司没有给你的岗位设计APP,那么,你的岗位可能会被取消。

我们通过APP进行连接,也通过APP完成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一方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卖房管家为例,我们会通过APP来管理他的工作量。例如,我们要求卖房管家每天上门服务的次数不少于3次;要在两周之内给业主提供市场分析报告;如果业主已经7天不活跃了,要在第8天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那么,打开APP,他就可以收到很多工单:有两个业主要提供报告了,有1个业主要求今天上门服务……把该做的做好,卖房管家就达标了。可以想象,如果要靠人去管理,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每天都在外面跑,“早启动,晚分享”的模式根本不适用。

第三,组织架构扁平化  。我们现在接近3,000人,但是,只有3个层级。而且,每3个月,组织架构就要调整一次。这样可以让我们快速地适应变化。

当然,学习是双向的,互联网出身的人也要理解业务。因此,我们的团队都是“混搭”的。产品技术团队中,有来自传统行业的。线下团队中,既有来自开发商和经纪公司的,也有来自阿里和团购网站的。此外,在人才引进上,我们也是多元化的,希望各个行业的人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血液。例如,2014年11月,万科的元老级人物,高级副总裁肖莉加入了房多多,负责金融业务。一个月后,百度的技术牛人,IT技术委员会主席杨勇也正式加盟,负责大数据和云计算。

我们是O2O,因此,一定会遇到线上和线下如何协同的问题  。在之前,我们也经历了很多困扰,例如,产品增加了新功能,但线下没人用。线下提的要求,产品部门没有响应。在2014年下半年,我们增加了“运营”这个角色。在之前,线上和线下是点对点的关系。在总部建立运营体系后,就变成了三角关系,我们可以通过“运营”来驱动线上和线下结合。运营体系主要负责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运营。例如,产品开发新功能后,线下用得怎么样?对线下的反馈,要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告诉产品部门应该如何调整,线下队伍哪些地方应该加强。二是用户运营。虽然我们有不同的角色来服务卖家、买家和经纪人,但是,没有人从全局的层面来做运营。例如,和房多多合作的经纪人有50万。这些经纪人最缺什么?到春节了,我们是不是要搞个活动,提高他们的活跃度?三是建立标准化的管控体系。我们在线下有2,000多人,在今年还要大力发展加盟体系,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体系进行管控,就很容易走偏。

※※※

2014年,有300多万个购房者使用了房多多,有近20万套房达成了交易,和2013年相比,增长了5倍。不过,我们认为自己还是“在路上”,前方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我们。房多多是行业平台,我们希望卖家、买家和中间服务商的效率更高,因此,我们并不是要消灭谁。我之前曾对中介朋友做过一个比喻,房多多是一个带枪的人,它进入了一个村庄。因为村庄还处于农耕时代,见到带枪的人,自然会恐慌。但是,你要看这个人的初心。这把枪不是对着你,而是要送给你。他希望你能用最先进的移动互联网工具去做生意,去开疆扩土,去重新构建对买家和卖家的服务。房多多希望搭建一个多方共赢的交易服务平台,让参与房产交易的三方都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回归交易的本质。

(本文由本刊高级编辑江涛采访整理)

关注“商评小微”(微信号:xmi8607),即刻拥有你的企业家交流圈。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商业评论精选”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  曾熙,房多多联合创始人、COO。



案例复盘

*  *  *

抓住现成的乡镇小店,

为其提供增值服务,

汇通达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的农村电商之路。



汇通达:

农村电商独角兽


■王苏娜



提  起农村电商,你会想到谁?

流量红利时代结束,城市用户增长放缓,电商企业急需新的增量来维持平台的高速发展。于是,从2014年开始,农村成了电商巨头角逐的新战场。一时间,田间地头少了许多贩卖话费的广告,取而代之的是“生活要想好,赶紧上淘宝”“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等极具农村特色的口号。

除了下乡刷墙,电商巨头们还有着宏伟的战略和规划。

2014年9月,阿里上市后即推出“千县万村”计划,宣布在未来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一个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2015年,阿里推出“智慧农村”计划,试图推动建立起一套“政府+农户+合作社+网店协会+淘宝网”的合作机制。到了今年2月,阿里更是与国家发改委签订协议,约定在未来3年共同扶持返乡电商创业。

与马云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稍显不同,“农民的儿子”刘强东自掏腰包实打实地做了些事。在京东工业品进农村(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  (Finance  to  Country)、生鲜电商(Farm  to  Table)的“3F战略”指导下,京东打着“一县一中心”的口号在全国建立自营“县级服务中心”,之后又开设了“京东帮服务店”以实现家电渠道顺利下沉。同时,京东还在农村招募推广员,帮助农民进行京东代购赚取2%的服务佣金。

就在今年,苏宁也显示出进军农村电商的决心,声称要在2016年投资50亿元建1,500家直营店。在9月一场由苏宁主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主题论坛上,张近东表示,农村市场已经成为苏宁发展互联网零售的战略性项目。为此,苏宁已经形成“三化目标”“三云服务”“五当模式”为一体的农村电商战略,并与农业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推动农业电商的布局。

与这些电商巨头的宏图伟愿不相称的是,挺进农村的过程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农村市场和城市市场是迥然不同的生态系统,农民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城市电商的模式拿到农村不好使;而农村和农村之间也是差异巨大,这个区域的成功模式拿到别处不具可复制性……这些困难让巨头们的宣言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做农村电商且只做农村电商的汇通达显得尤为难能可贵。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大资本的猛砸,自2012年潜入农村电商这片蓝海,汇通达第一年就实现了赢利,并在近两年每年翻倍增长。在这一亩三分地上默默耕耘,汇通达渐渐迎来了开枝散叶的时候。

2015年6月,汇通达完成华晟资本、新天域、江苏省高投、华泰直投等多家投资机构的5亿元融资;半年后,又获得江苏沿海资本和华夏人寿保险的5亿元A+轮融资。今年6月,汇通达再获招商银行3亿元直接投资。资本寒冬中,汇通达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3轮融资,总计13亿元。



观点概要


汇通达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试验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仅仅4  年时间,汇通达已经走通了农村电商的创新模式,和还在探索中的巨头们形成差异化。它抓住乡镇上的夫妻老婆店这样的关键资源,利用它们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通过“5  个+”的增值服务向其输入电商的运营能力和城市大连锁的后台能力。所有这些能力的输入通过平台公司来传导。汇通达通过投资平台公司,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其赢利模式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通过为会员店提供增值服务来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