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极简法则:从苹果到优步的深层简化工具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极简法则:从苹果到优步的深层简化工具

第18章 简化的界限、力量与荣光

书籍名:《极简法则:从苹果到优步的深层简化工具》    作者:约翰·华生



战略的精髓,就是你必须为想要完成之事设限。1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愚蠢与天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天才有其界限。

——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想想维米尔(Jan  Vermeer)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杰作,暗色的背景映衬着一名年轻少女的身躯和脸颊,她侧身,红唇微张,睁着大大的眼睛凝视过来,仿佛看画人突然引起了她的注意。她鲜明的脸庞在对比极强的暗色背景,呈现出几近  3D  的效果。维米尔不仅知道如何描画这位少女,还很清楚怎样画出能突出她迷人外表的背景。

所有事物都像这样,无论它是一件实体物品还是一个抽象观念,它都是由是与不是的边界所定义。但是,尽管你能以感官注意到一件物品的边界,但却无法以同样的方式感知由两种简化方式代表的绝佳商业策略的抽象观念的边界。因此,要分辨出什么是简化什么不是简化明显需要更多的努力。



是否有切实可行的非简化策略?


当然是有的。想想家具行业,它催生了上万家公司,却只出现了一个宜家。而宜家的竞争者不是也不可能是成功的价格或命题简化者。然而,有不少公司,包括一些相当成功的公司,在宜家强大的价格简化策略面前闯出了自己的路。在某种程度上,家具行业就像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比如热带丛林。食物链顶端只有少数几种生物,但还有上千种较小的物种,它们在生理、繁殖特征、防御机制、栖息地、被动行为、捕食、共生与寄生等多种行为上千差万别,这些实际上都是自然选择策略。这些也许并不是最强有力的策略,但都是可行的策略,因为公司仍处在运营发展状态中。许多物种现在都灭绝了,因为在这个不断进化的市场环境中,它们的策略被更成功的策略所淘汰。如果我们只关注于简化公司,那么我们就没能留出与我们所描绘的这样美丽的生物形成强烈对比的集中留白空间。我们就无法看清,究竟什么是简化,因为我们无法看清究竟什么不是简化。

回到工业生产与商业的丛林,竞争的不同方式都是怎样的?其中哪些至少是在现在可行可持续的竞争策略呢?有三种主要形式:精益求精策略、发明策略和发现策略。



精益求精策略


精心制作是简化的反义词:它意味着让产品或服务更复杂。它可以是非常成功的策略,比如说奢侈品与高端服务。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超复杂功能计时腕表系列(有不同款式)的价格为上万英镑,产量非常稀少,全手工制造,并且在机械构造上极度复杂。这些都是罕见且美丽的手表,存在于一个完全不同于价格简化和命题简化的“大众”策略的世界之中。即使是那些针对愿意付更高价格的顾客的(命题简化)公司,简化产品也是为了更大的市场,为了开发出能够大批量生产的通用产品。相比之下,真正的奢侈品市场往往定位明确且故意排外,产品的复杂性和稀有性就是最吸引人的属性,目的就是通过绝妙的产品制作,彰显少数高端人士的独特财富与身份,简单的功能和便宜的价格会被唾弃。

类似的还有定制产品与定制服务。比如说,企业软件这样与公司现有系统与惯例相匹配、相结合的大型系统。企业软件通常充斥着大而无当的首字母缩略:企业资源规划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管理信息系统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物料需求计划系统  MRP(materials  resource  planning),等等。每一次新部署都要将多种来源的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而各个信息的来源又会有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使得这种产品每一次安装都需要精确匹配而变得异常复杂。于是也就带来了不能忍受的成本增加,但顾客往往被困在这一系统中,因为他们觉得对公司来说这些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做出改变的成本甚至会更高。这就像是上瘾者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一样,提供企业软件的公司赚取的巨大收益连药贩子都会眼红。

精益求精策略的最后一种类型,就是开发越大越好的产品。长期来看,这些产品通常做不到奢侈品或定制商品那样的成功,但它们可以享受短期的高速增长。产品会变得更大——或是更结实、更快速——以寻求规模经济或某种效用,但也会变得极其复杂、很难制造,而且通常来说很难使用。但是,它们代表了产品种类中一个有意义的部分,那就是复杂化了的产品比原产品性能更好,或具备了原先不可能拥有或无法拥有的功能,使得这种产品的复杂性能被接受。即使它们的复杂性提高了经济及其他成本,这样的产品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想想巨大的空客  A380,这一将飞机的尺寸和引擎延伸到极致的技术奇迹,承载着设计师荣耀。但是,A380  也将空客公司和它的顾客带到了商业运营可行性的边缘。尤其是飞机的复杂性让它难以找到足够大的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它也许会像阿波罗计划、悍马、“协和式”超音速飞机这些惊人之作一样,最终消失。



发明策略


有一些发明实现了简化;另一些发明则变得更复杂;还有一些发明两者兼有。轮子的发明是简化,空客  A380  则更复杂。但是,四轮大马车与双轮轻便马车相比,既有简化的地方,也有复杂的地方。同样地,尽管汽车比马车更快更舒适(因为具有使用愉悦感所以汽车是命题简化),但也明显地更加复杂,而且制造起来更加昂贵,需要驾驶与养护技巧,以及全新且复杂的道路与交通控制基础设施,这都与简单的马车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网上会面或网友关系会比老式的面对面约会更好吗?

在某些程度上,有一些发明兼具吸引力与商业成功性,但最终它们让我们的生活与它们的价值更复杂,甚至违背了初衷。然而,我们很难质疑这样一种观点,即简化是一条单向街道,也往往是被经常使用的方法。



发现策略


发现,即找到而非发明某种东西,即使在不进行简化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一项策略。塞维利亚镶金教堂和建筑的工艺之美,依赖于对美洲的发现以及这个港口城市独占的洲际往返航线。然而,虽然美洲的发现带来了很多赚钱机会,我们也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一观点),但它并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简单。

同样地,想想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获得成功的策略:“早早行动,发现石油。”世界上大部分采矿行业的特征大都如此,这是与简化相去甚远的特定策略。生物科技行业也是这样。



逃离市场调节作用的方法


以上所提到的三项非简化却也蓬勃发展的策略并非全部。还有另外一套方式,我们广义上将其归类为逃离完全竞争的市场调节作用的成功策略。这些策略能进行简化,但它们更偏向于增加复杂性。

市场调节作用是强力的杠杆,它们让你成为商品生产者,它们也可以毁掉你的利润。因此,好的策略能够抵御市场力量,创造喘息的空间和竞争优势,也能帮你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许多战术和非市场现象如果和我们所讨论的战略路径相结合,就能够创造出让市场如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竞争多样性。以下就是其中一些方法:

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出现在产品或服务的特性随着客户或参与者数量的增加而改进的时候。想象一个封闭的(无法跨平台运作)即时信息网络。如果它只联通了很少的人,那它基本就等于毫无用处,但如果每个人都联通在内,那它的作用就巨大了。用户人数越多,这项服务也就越好用,而规模较小的竞争者想提供另一个类似的平台就变得更加困难。网络效应的强大,让实质上拥有更好设计的产品也无法与最强的市场领导者抗衡,因为用户数量实在是太重要了。像这样的企业往往会摧毁它们的竞争对手;市场结构会倾向于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这很明显是对市场调节作用的遏制。有时候,比如谷歌、亚马逊或脸谱网,网络是建立在简化的基础之上的;还有些时候,比如电信网络、银行网络、轴辐式网络(比如航线目的地)或跨国组织(比如说欧盟)等网络,是一小部分的简化和大部分的复杂性结合而成的。

监管:政府或其他监管部门会告诫你的潜在竞争对手停止运营,或强迫它们费尽千辛万苦,让进入市场变成一个可怕、高风险以及/或昂贵的过程。这就是市场力量被遏制的另一个方式,许多公司都专注于高度监管的市场,从而获取了丰厚的回报。

知识产权: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监管,尽管它是更为精英的一种监管。最好的情况是,保护知识产权为孤单与不稳定的发明之路提供了激励。而最坏的情况是,让道德败坏的专利流氓利用法律系统漏洞敲诈钱财。

锁定效应与切换成本:对于公司而言,虽然产品没那么好,却因为固有的大量用户基础而年复一年地获取高利润,这样的情形并不奇怪。在这样的情境中,至少在短时间内,拥有最好的产品并不紧要。

人际关系:我们都是社会动物,渴望与他人建立安稳舒适的关系。这固然值得赞美,但也让我们中的一些人被诈骗者的甜言蜜语所哄骗。再没有什么能够比紧密的人际关系更能影响判断、遏制市场力量的了。

稀缺性:有些东西天生稀少。按照定义来说,它们无法被复制。因此它们也无法直接被攻击。只要问问科莫湖东方别墅酒店的拥有者,他愿不愿意用它来置换另一家宾馆就知道了。同样,拥有  cats  这个域名的人也不可能将这个特殊的  URL  便宜卖出。

小众效应:有时,某个市场实在太小、太专业了,一旦它被占领,别的竞争者就没有兴趣进行争夺。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效率似乎根本就没起作用,如果市场根本就承载不起两个竞争者,那么进入成本也会很高,使得现有的市场统治者能够独享盈利。

政府:企业无论大小,都在政府干预下免受市场调节作用的影响。有时,国家经济总量的一半都因此与竞争绝缘。政府很少进行简化;事实上,它们几乎总在让事情变得复杂。

非营利组织:它们是政府的近亲。通常从那些通过规避市场力量而发财的(在世或已经去世的)大人物那里得到很多赞助。



考虑到还有其他很多方法,经济竟还能不断增加国家和个人财富令人称奇。正如我们所见,很大一部分经济活动,几乎完全或很大程度上避开了市场的力量。这也是对  80/20  原则最好的展示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