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第七课 故事:传说、童话和当代寓言

书籍名:《一年通往作家路:提高写作技巧的12堂课》    作者:苏珊.M.蒂贝尔吉安



民间故事——或者民间传说——同样生动迷人。当我发现自己被淘气的外孙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就会提出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开口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坐在地板上,把手放好,竖着耳朵聆听,一幅着迷的样子。在这一课中,我们要综合以前学过的课程,把写作短篇小说、探索梦境和写作对白的技巧都用上,然后开始写故事传说。

故事传说和那个经典的“很久很久以前……”对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莫大的吸引力。故事本身带有一种令我们惊奇的力量,那是我们的根本。它能浸入我们的潜意识,从我们原始的记忆中召唤出古老的原型要素,这些要素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感,点燃我们的想象力。听者会感到故事正一步步走来。王子能找到公主吗?孩子们找得到回家的路吗?或者女巫会把他们扔进炉子吗?青蛙会取回金球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通过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英雄传说和奇幻故事,由于容易理解和便于记忆,这些故事最后变成了传说和童话。我们从自己的父母以及祖辈那里继承了这些故事,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围坐在火堆旁,分享着他们的传说的。我们所要打开的,正是这个不断延续的无尽的宝库。



术语定义


这座宝库中的内容更应该称为民间传说,事实上,直到17世纪,“童话”这个词才被承认。在《韦氏大词典》中,童话被定义为对冒险经历的叙述,包含不可思议的力量和生命(比如仙女、巫师和小妖精)。在《永恒之后:童话和后半部生活》中,阿兰·B·钦南将童话定义为“一种民间传说,通常以大团圆为结尾,在其中人类被置于一种不寻常的境遇中,在道德困境中挣扎”。民间传说是那些全世界人民都感兴趣的传统故事;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故事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

深入到心理层面,童话被视为人类探求更多觉知的一种手段。它们以故事的形式显示了人类对更深层自我意识的追求。你聆听童话,正如你聆听自己的梦境。你与这些故事为伍,延展它们的主题,进入它们的内核,并且扮演它们中的人物。在《小红帽》中,你就是那个提着篮子去看望奶奶的小女孩,不听妈妈的话,离开大路,进入了树林。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类现实的一种反射,这种现实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断重演。

这些现实超越了时空和文化,它们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显示了民间传说和神话的关键不同。神话与各自文化相连,它包含某些特定的文化附加物。比如在希腊神话中,宙斯、阿波罗和雅典娜不仅是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是希腊人崇拜的各种神和女神。想一想雅典帕特农神庙前巨大的雅典娜雕像,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寓言故事也不同于童话。寓言是一种传统的短故事,包含一种道德的拟人化。虽说传统,但也有例外。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瞧这一群人》以一群人为人物对象,同样还有爱德华多·加里亚诺的《皈依之书》、詹姆斯·瑟伯的《当代寓言集》,以及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

当然,定义是不断修正的。C.S.刘易斯[1]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为何被视为经典呢?在他的献词中,刘易斯称这是一部童话。

亲爱的露西:

我的这个故事是为你而写,但是当我开始写的时候才意识到,女孩们长得比书快多了。结果就是童话对于你来说已经不合适了,等到这本书印装好的时候,你就更大了。但是终归有那么一天,你会成熟到可以重新阅读童话。那时你就可以从书架高处取下这本书,掸掉上面的尘土,然后告诉我你的读后感。也许那时我已经耳聋,听不到你的评论,或者已经衰老,不能理解你说的话,但是我仍然会在那里。

——爱你的教父,C.S.刘易斯

然而,他的故事在今天仍被视为一个寓言,因为它包含基督教的冲突,狮子阿斯兰就是耶稣的形象。它被视为寓言故事的另一个原因是,动物会开口说话,同时有道德教化的内容。这都丰富了相关术语的定义。

*  *  *

注释

[1]C.S.刘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英国作家、学者,毕业和任教于牛津大学。作为文学批评家、奇幻小说及儿童文学作家、基督教神学家和宣道者,他的著作包括诗集、小说、童话、文学评论,以及阐明基督教精义的作品,共50余部。



童话的历史渊源


一些学者认为公元2世纪阿普列乌斯[1]的《丘比特和赛琪》是最早的文学童话。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童话的历史。公元4世纪印度的《五卷书》[2]是一部寓言合集,其中有多篇都被视作是欧洲童话的原型。“灰姑娘”的第一个版本出现于公元9世纪的中国。到了16世纪,《一千零一夜》开始成书,这是一系列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和埃及的故事传说。

到17世纪,童话开始被所有年龄段的人所喜爱,尤其是社会大众。老人记忆中的神话和传说融入到他们的日常语言中。这些故事与当地传说、家族变故和他们梦想的故事相关。再之后,“童话”作为一种特定术语被接受,部分原因可能是当时流行的故事都是由法国沙龙上的女士们写出来的,并被称作“仙女故事”。一旦归为童话,这些故事就会当成是给小孩子写的。

1697年,夏尔·佩罗[3]的作品《鹅妈妈的故事》出版,收录了《灰姑娘》、《小红帽》、《蓝胡子》等童话名篇。1819年,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4]在更大型的故事集《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不仅囊括了以上故事,还包括了《韩塞尔与葛雷特》(别名《糖果屋历险记》)、《白雪公主》和《纺线姑娘》。许多相同的童话都在两部作品中同时出现。《格林童话》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回看佩罗的作品,也引起大家对于民族童话选集的重视。

19世纪早期,仍然是在欧洲,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5]创作了《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衣》以及其他许多作品。同一时期,华盛顿·欧文[6]出版了第一部美国故事集——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取材于格林兄弟的童话作品《卡尔·卡茨》),以及1820年的作品《睡谷传奇》。

进入20世纪,沃尔特·迪士尼于1937年首次改编了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同一年,J.  R.  R.  托尔金[7]出版了《霍比特人》,十年之后《魔戒》系列诞生。安妮·塞克斯顿[8]和安吉拉·卡特[9]继续发扬了这种以童话为主题的故事和诗歌选集。再之后,J.K.罗琳于1997年创作了《哈利·波特》。时至今日,《哈利·波特》系列已经售出几亿册。这些故事仍然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我们的想象力。

*  *  *

注释

[1]阿普列乌斯(Apuleius,125—180),拉丁诗人,罗马哲学家及讽刺作家,其最著名的作品是《金驴记》。

[2]《五卷书》(Panchatantra):古印度故事集。用梵文写成,因有5卷而得名。现在流行有各种版本,最早的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

[3]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1628—1703),法国作家。1697年在巴黎以小儿子的名义出版了《鹅妈妈的故事》,收录了8篇童话和3篇童话诗。故事多取材于法国和欧洲的民间传说,但佩罗并没有停留于简单的收集整理,而是在改写中进行了补充和发挥,通过文学再创作,得以使这样一部小小的童话集为他永久留名。

[4]格林兄弟分别于1785年1月4日和1786年2月24日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哈瑙,兄弟俩是德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们于1806年开始搜集、整理民间童话和古老传说,并于1814、1815、1822年陆续出版了3卷本的《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通称《格林童话》。

[5]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麦作家、诗人,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作品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6]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19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代表作品有《纽约外史》、《见闻札记》等。作品《瑞普·凡·温克尔》中的主人公,在山中一觉睡了20年,醒来发现一切面目全非。

[7]J.  R.  R.  托尔金(J.  R.  R.  Tolkien,1892—1973),英国语言学家、作家。

[8]安妮·塞克斯顿(Anne  Sexton,1928—1974),美国著名女诗人。1967年因诗集《生或死》获得普利策奖。她是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之一,美国著名自白派诗人。1974年自杀身亡。

[9]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英国小说家、记者。2008年《时代》杂志评选1945年以来英国最伟大50位作家,获第十名,有“说故事女巫”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