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情感.意志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认知.情感.意志

第二节 心理学的困难和错误

书籍名:《认知.情感.意志》    作者:詹姆斯.马克.鲍德温



之前已经说过,意识是我们称之为心理的东西的一个特征,因此,心理学的困难和错误必然也是报告或解释意识时的困难和错误。无疑,这些困难和错误必然是存在的,若非如此,科学定然要比现在更发达。但它们并不存在于实际的意识报告中,因为意识作为对内部状态的直接感觉,它所揭示的东西都是实际存在和发生的。在解释意识内容或对其进行心理构建时,才可能会出现几种错误。

1.意识难以与联想和推理区别开

在成人身上,意识的原始内容不再单枪匹马地亮相,而是携带许多复杂的、习得的资料。米尔说:“当意识的话语埋藏在许多后天习得的概念之下时,它很难开口。”实际上,心理生活是有高低之分的,也就是说,最初的事物可以向上发展,而这个事实也足以说明产生这个混乱的原因。比如,在研究感官—知觉时,事物的空间定位看似是意识的一个直接动作,但其实是源于对感觉资料的复杂建构。一般记忆过程都本能地信任表象的实在性,而这些表象其实很多都源于联想,结果使我们堕入错觉。这些困难和混乱在高级心理过程中非常突出,所以我们不得不诉诸一些额外的安保措施,不得不借助一些方法把复杂的心理状态还原为简单的意识资料——这种诉求见于意识反思。

反思的运用。就算上述情况不存在,简单的意识,无论多么清晰,也都不足以成为科学研究。意识是对当前的新状态和重新兴起的状态的认识,它只能给我们展现当前条件的作用。要科学地观测心理,我们还需要更多,需要反复使用思维的力量来检验、测试、系统化处理我们从意识中直接获取的知识。物理学不能只做简单的观察,同样,心理学也不满足于此。

所以,通过反思,意识本身成了意识的对象。要观察意识,我必须站在一边,也就是说,与我自身保持距离,然后报告我的意识中都发生了什么。如果要观察注意活动,我就必须留心注意动作,然后对其进行描述。这种反思中存在一种次级或从属的意识,我们在这种意识的基础上观察我们的基本自我。这种双重性,或者说这种在反思时把我们自己置放于我们自身状态之外的努力,构成了新的困难源。

2.反思的干扰作用

反思被认为是心理过程的自我处理,所以,根据注意律,它必然会发挥一种干扰作用,我们所有的心理状态都会通过注意而变得更紧张。所以,一旦被观察的状态进入了有效观察的范围,它自身的完整性和在心理生活中的重要性就变了。在观测疼痛的强度时,对疼痛的关注使得疼痛更强烈,那些需要仔细应用或需要连续心理努力的作业也会因为反思而完全中止,心理效力的实现需要意识只瞄准一个方向。另外,某些心理状态也使反思根本无法进行,因为它们在短时间内会主导意识,比如强烈的恐惧、愤怒等。心理学必须要充分认识这些状态,因为它们有时实在是太过重要和具有启发性了。实际上,强烈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由心理疾病引起的,通常最能帮助我们认识它们正常的生成过程。

克服这些困难的办法:补充心理源。考虑到这些限制,心理学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去纠正、补足和扩大反思的范围。一般来说,这些补充性的信息源分为内源和外源。

(1)内源:记忆。内部反思的错误如果是由注意力错乱引起的,那么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记忆来消除。对于当前不能进行反思的心理状态,可以从过去中提取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当作记忆表象来注意。大脑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非常惊人的,很多时候,一次模糊或无意义的经验、一个未知的声音、一张模糊的脸、一个影像,就是如此被人想起来并获得理性解释的。心理学家经常会发现自己意识到了一个之前从未意识到的状态,这个栩栩如生再现的状态,对他的心理理论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促进作用。

后象或后觉——也就是实际刺激停止作用后留在心理生活中的痕迹,现象进一步巩固了记忆的这种特点。对此,我将详细展开。神经组织具有保持振荡的特点,倾向于使中枢过程及伴随该过程的心理状态持续下去。这种痕迹或后效也可能是出于一种心理必然性,因为注意在转向新经验的过程中,其转移运动也需要时间,在转移期间,并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将之前的经验驱逐出意识,所以这些先前的经验继续在意识中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外源。如果认为内部观察的效用是不可能且危险的,那么单纯地依靠内部观察几乎是同样危险的。如果不能持续地在每个学习阶段利用外部观察,最后得到的,就会是最虚妄的主观系统和最片面的生活观。这一点很明显,所以,就算心理学家再怎么重视内部信息源,他们也承认自己需要关于他人在疾病或健康状态下的经验的可靠记录,并且认为这些记录是非常宝贵的。在这些外部信息源中,我列举如下几种以备不时查阅。

①种族心理学。种族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的社会特征和社会产物,这些社会产物包括国家、宗教、习俗和制度。它接受人类学的所有成果,认为它们是心理的外在表现;考察古代哲学、思潮、文明以及孕育了人类心理文化的文学、历史、法律、神话、传统;重视游客针对野蛮人、异教徒和堕落的种族所作的断言,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人类心理生活的所有这些外部表现,我们可以直接认识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能力。

②动物或比较心理学。不难想象,动物研究对心理学也极其重要,因为有迹象表明,无论在低等动物还是在高等动物中,都存在意识现象。这类工作已经推动了人类心理的某些研究,据此判断,它可能注定会为人类心理研究带来光明,正如比较解剖学对人类生理学所做的那样。和人类的很多生理功能一样,人类的某些思维状态也多多少少以一种较为简单和原始的状态或一种更鲜明和主导的状态存在于动物中,故而,我们多多少少需要对这些状态进行一种发生学研究。比如,本能的最完美形式存在于动物中,动物的记忆力通常也高度发达,而且动物某些感官的敏锐性也是人类所无法企及的。为了心理学目的而研究动物时,我们并不局限于观察动物的习性,尽管这种观察确实收效不错。生理学方法在动物实验中要比在人类实验中走得远,在免除一切痛苦的条件下,命不久矣的动物可直接用于神经研究。所以,只要我们能申明一个问题,并且具有设计相关实验的本领,就能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③婴儿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的早期阶段也同等重要。通过这种研究,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认识心理现象的起点和它们最简单的形式,了解心理是什么要比了解心理将变成什么更重要。通过开设实物教学课,我们可以借助儿童来更正成人就心理成长所作的描述。儿童的心理一开始要低于最高级的动物心理,因为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潜能尚未发掘,也不如动物的本能丰富。但在快速发育期,身体系统的生长也伴随着心理的演变,其他观察领域则不具备这一观察优势。[2]

④病态心理学。在前面几种信息源中,我们研究的是健康心理,但是现在我们考虑疾病心理,也就是说,深入查看心理生活的一切变态或病态的状况,以便我们能洞悉心理生活的本质和其正常运作过程。病态心理包括所有偏离了正常意识活动的情形,比如梦游、梦、各种精神病、失忆、失语、催眠、白痴、幻觉、意识紊乱等。所有这些情形可以像在其他科学中那样,给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深入了解心理在本质上究竟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点不言而喻。此外,这些情形还允许我们直接应用差别法,即去掉一个原因或结果的部分,然后观察相应结果或原因的变化,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将结果与其真正的原因联系在一起。通过研究精神疾病,我们学会了将病因归结到某些不正常的身体状况,而不是归结为似是而非的心理运动或超自然的力量。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一出生就没有感觉能力的人,是自然界给我们专门准备的被试,利用他我们可以应用区别法,我们把研究精神疾病及其治疗的科学称为精神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