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微精通实践中心

书籍名:《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作者:罗伯特.特威格尔




这部分将详细介绍39项不同的微精通,每项包括4~6个指导步骤,很多还配有图例,清楚明了,学起来更容易理解。但请记住,这些指导仅仅是开始,请在互联网上搜索你需要的任何视频资源,深入学习研究。

这些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我个人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但是会在最开始时专注于实践,做那些看上去能吸引我注意力并能长时间坚持的事情。这些其实也是传统技能,只不过有时会精心打扮一番,改头换面后才出现在现代背景中。

在有些微精通项目中,每个步骤都对应、结合了微精通六元素中的一个,六元素包括入门技巧、协同障碍、背景支持等。那些指导步骤少一些的,也融合了六元素,只是描述得没那么详细。不管哪种方式,都说得很清楚了,你再也找不到什么借口了哦,马上学习起来吧。



1  手绘漂亮的线稿草图


任何人都能画画。不管在学校美术课上有多丢脸,我保证你可以画画。你也许听说过,画画的重点不在于画,而在于看。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共识。通常,人们说自  不会画,是指不能把自己大脑中呈现的图案在纸上逼真地画出来。但这只是绘画的一方面,而且你根本不需要达到这种境界。

方法是找一张自己喜欢的线稿图临摹。丹·普莱斯的两本书《极尽简约》(Radical  Simplicity  )和《月光印记》(The  Moonlight  Chronicles  )与众不同,我觉得非常适合练习,于是从中选了一些草图。艺术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画也很不错,简单实用,我也临摹了一部分。你需要四处寻找,直到发现满意的为止。

  讨论线稿图是因为,在绘画领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线。美术老师总是想让你用蜡笔和炭笔,但这会搞得一团糟,每个想成为艺术家的人都希望看到艺术,而不是混乱。当然,有经验的艺术家即使用炭笔也不会把画面弄得脏兮兮,但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所以,找一只好用的黑色美工笔,出水流畅,握笔容易,开始临摹吧。

绘画的协同障碍在于如何画得又好又像。一味追求“好”是错误的解决方案。比如画一台挖掘机,即便线条歪歪扭扭,只要看着酷就行。做各种复杂尝试并画出优美的线条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只要把别人的绘画、照片和简单物体作为灵感来源而不只是模型就好。画好后也可以加一些小涂鸦作装饰,如果看起来更美的话。精华部分可以画得显眼些,无聊的东西则可以省略,这样画起来更开心,效果也更好。

你需要一本能启发灵感的素描本来画画,越贵越好。出门在外,A5大小比较合适,在家则可能A3大小更合适,总之要让自己画欲大增。画笔选择也依此而行,铅笔如果很无聊、很糟糕,我就会用它们勾勒粗略的轮廓。我喜欢笔尖比较细的笔,0.05毫米的就不错,得韵(Derwent)牌和贝罗尔(Berol)牌是我的心头好。人们可能会质疑,你这个业余爱好者的绘画装备太专业了吧。这真是无稽之谈,能让自己有绘画欲望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告诉自己,不论多基础的画,完成就能获得成倍的快乐。艺术家、作家舒·雷纳给我展示了他如何教授绘画基础课:画圆、正方形、立方体和管子,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瞧,你已经会画这些了嘛。画一幅桌子或是书这样的立方体图画不难,还能让你心满意足。画完了在上面签上你的大名和日期,作为一种更大的激励和动力。

一样东西画多次并不会让人厌烦。我一直在画茶杯和玻璃杯。画过一阵后,我能观察得更加清晰透彻,甚至能开始画此前让我胆战心惊的阴影,还真画出来了。后来我开始研究漫画家乔·萨科(Joe  Sacco)的阴影技法并模仿,于是又前进了一步。与摄影不同,同一物体可以画出千变万化的作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心动不如行动。以后终究还是要试试木炭画的嘛,搞得一塌糊涂也没关系,还可以拓展到水彩画,墨水也能渲染出不错的效果。要选你喜欢的作品临摹。我上学时,有人说临摹不是原创,简直一派胡言。临摹是入门方法,可以借此获取信心并慢慢上手。练过一段时间后,你就能发现自己偏爱的风格了。



2  爱斯基摩翻滚


皮划艇发生倾覆时,完美的水中翻滚是最能让你安心的技术了。你坐在座舱里,腰上围着防浪裙以防进水,不疾不徐地划着桨。突然,一个恶浪打来,你翻过来了,头到了水下,但是手里还抓着桨。这时,如果能有足够的力气划桨,你就能使皮划艇再次翻滚,从水下翻转到水上。

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划桨练习后才学翻滚,而实际上,作为一项典型的微精通,你甚至可以在开始使用皮划艇之前就学一学它。

以前,欧洲人认为自己不可能掌握爱斯基摩翻滚,这可以算是对“种族存在优劣”这种无稽之谈的反讽吧。所以直到20世纪30年代,北极探险家基诺·沃特金斯(Gino  Watkins)在探险中翻艇遇难后,这种翻滚才被视为一项标准技能。这项技能源于对北极居民早期翻滚技能的传承,他们使用短小的桨,穿着厚厚的皮毛,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让自己沾到水,甚至耳朵进水也不行。他们从不单独出海,怕出意外。

基诺·沃特金斯那时又累又冷,没办法把皮划艇安全地翻转过来。所以,基于这个警示,我们开始学一学爱斯基摩翻滚吧。

首先,前面说过,倾覆是指艇上下翻转,你头朝下埋在水里,但是因为腰间围着防浪裙,水并没有进入船舱。你可以让桨沿着艇边浮起来,将其作为杠杆来划水,使艇快速翻转回来。同时,身体向前倾以减少阻力。经验丰富者利用救生圈甚至只用手拍打水就可以实现翻滚,不过我们这会儿要用到桨。

  技巧在于臀部发力。一开始你以为这一切只跟桨有关,而划桨是需要用手使力的,所以必须有力量从别的地方传递过来。上下颠倒时,位于臀部和背部的人体重心很高,几乎高于吃水线。你的大腿、脚和膝盖直接或通过绑带撑在船上,使得臀部力量能直接作用到船体。

  想一想用臀部转呼啦圈,然后想象靠一侧臀部用力,在空中做弧线翻转。有了这一印象,就可以到码头或有边沿的水池里去练习了。在船体倾覆时,抓住边沿可使身体保持在水面以上。现在可以靠臀部来翻转船体了。要学着体会臀部用力与船体晃动之间的细微联系。一开始可能会在码头边缘起起伏伏地难以控制,但练过一段时间后,只要轻轻挨上边沿就可以使力了。

  然后就可以试着用救生衣或游泳浮板来代替码头的作用。因为它们是浮动的,有些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之后,你就能从救生衣进阶到船桨了。先让桨沿着船侧浮在水上,然后用力向下拉,开始向下划水。因为你在向下划桨,所以在水里不会移动很远,记住,桨就像一根杠杆,用来帮助船体保持平稳。打水越用力、越快,越会觉得像是在击打固体而不是液体。
  一定要在同一时刻,突然臀部发力晃动船体并向下用力划桨,你将冲出水面,翻转成功。



这里的协同障碍是如何使臀部晃动和划桨动作同步匹配。二者越协调,越省力。你需要在码头边反复练习,真切感受臀部、船体、依托物之间的关联,不论依托物是手、救生衣、码头边沿还是船桨。如果忽略这个过程,直接反复练习翻滚,那你可能数星期后仍然少有进步,但是如果用我的方法,包你半小时就能学会。

配齐合适的装备,让自己爱上翻滚。艇的大小不重要,关键是要合适,确保扭动身体带动船体时,二者不会脱节。戴上耳塞,你的头得长时间埋在水里,水灌进耳朵的滋味可不好受。最早的翻滚者会在头上裹防水布,而你可以用潜水服头盔来代替。穿上防寒泳衣或干式潜水服,或者在很暖和的天气里练习,因为寒冷真的会破坏学习进程。精通了这项技能后,你有足够的时间在冰冷的水中翻滚。戴好头盔,以防水下有障碍物。我喜欢两头的桨叶平且小的船桨,也就是说,两片桨叶被设计成处于同一水平面,这样划起来容易些。但是你也许会觉得,有角度的那种桨效果更好,因为划起来风阻小。

不论是在波涛汹涌的河流中、大海里,还是穿过水域广阔的多风湖泊,皮划艇爱好者最大的恐惧就是翻船,人埋在水下。不会翻滚难免使人神经紧张。如果在湍急的水流中练习,那么单是知道怎么翻滚就能大大提高你的划桨技能。

把学习翻滚当作游戏玩起来,不管什么时候出去划船,这都可以是一项派对绝活儿。只要戴着耳塞(医用耳塞),你就不会有问题。

完成了常见的双叶桨翻滚微精通后,你可以做各种不同的实验,比如用单叶桨的、只用双手的,还可以试试满载物品的艇或双人艇,这些都做完后,下一步你就可以尝试内部有浮力的开放式艇了。



3  测量洞深或井深


任何人都会喜欢深不见底的神秘地洞吧。它们可以是废弃的矿井、山洞、枯井,甚至电梯井道(当然你要先小心地扔石头下去)。对,石头,这就是测出洞有多深的秘诀。

诀窍在于一个可以追溯到伽利略的计算公式。它基于一个事实,任何物体不论其体积大小,重力加速度均为9.8m/s2  (速度的单位为m/s,加速度是指速度增量,所以是m/s2  )。重力是出现加速度的原因,只要不是用羽毛或很轻的石头做实验,结果都会很不错。(真空条件下,羽毛和石头确实会以相同的速度下降,但非真空条件下,小而重的石头遇到的空气阻力比羽毛要小得多。)

  9.8计算起来有点麻烦,可以约等于10来用。然后你需要手表或者能数秒的办法。我靠重复说“巴拉”来计算,“一巴拉巴拉,二巴拉巴拉,三巴拉巴拉”,特别准确,据此算出来的洞深可以精确到米。放开石头的同时开始数秒,听到触底的“扑通”声时停止。下坠高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一半(10的一半是5)乘以时间的平方,如果下坠时间是3秒,那么洞深就是5×3×3=45米。

做这件事有障碍吗?还真没有。把时间掐准是关键,如果你愿意,可以用秒表。

找到一块好石头比较难,也许没有那么难,但很值得一找。有时候洞里会有上升气流,所以很小的石头经不起吹。太大的石头又有点过大,可能会碰到井壁,那么测量时间就不准了。所以,比高尔夫球稍小一点的石头刚刚好。

扔石头下去的回报是,你可以获知地球表面深洞或裂缝的精确深度,从中获得极大满足。探索未知是我们的天性,即使我们明知有些事情可能不该探寻。不经意地扔一块石头到井里,就能精确计算出其深度,这实在是有点玄妙。有些东西却需要靠测量仪器,并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衣带渐宽的乏味冗长过程,才能得到数据。

扔石头测量洞深可以变成一种竞赛游戏。你可以先用一根知道长度的绳子栓好重物,放下井或洞测量准确洞深,或者可以查找官方资料获知数据。然后开始比赛,自己用石头测出的洞深最接近官方数据的人就是赢家。

  显然,你得有判断常识并谨慎行事。如果洞底有洞穴探索者或其他什么人,扔下的石头砸到脑袋上可是会致死或致残的,所以扔之前一定要确保洞里没人。

这只是最基础的物理实验之一,却带我们进入了整个测量领域,帮我们解决各种难题。在乡村散步或郊游时,可能会有人问:“这条河多宽?”“那棵树多高?”有时候还要下个赌注。然而,高度和宽度很容易用简单的工具和几何关系计算得到,所以那些喜欢实践的业余物理学家也许很乐意做井深测量这样的事情,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