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4 砍伐原木或树

书籍名:《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作者:罗伯特.特威格尔



谢天谢地,我们生活在有生态保护意识的时代。但即便如此,有时也需要砍伐一些树木,比如老树、病树,或只是因为长得太密了。当然,你可以用电锯(呵呵),可是它很普通,还有点无聊。你还可以用伐木斧啊,它可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让我们从原木砍起吧。原木躺在地上,可能很重,很难搬动,那怎么把它砍开呢?通常,新手伐木工热情很高,但毫无章法,东砍砍西砍砍,砍不出什么结果。后来才发现,一旦砍出一个小“V”形缺口,然后就得不断花力气扩宽缺口,只有这样才能砍得更深。这很花时间,而且几乎不可能砍断直径1英尺①  的原木。

  但其中也有窍门,只要在原木上标出一个宽度与直径相同的区域,然后斜着左右各猛砍一下(“V”字形),再将“V”形区域内的木块逐渐砍掉即可。如果原木直径是2英尺,那木块就长2英尺。左右砍,因为是斜着砍的,砍下去后两边的距离会比先前短些,木块从中间飞了出来。真是事半功倍,相当令人满意。这也说明了以前的伐木工为什么那么轻而易举就能毁坏森林。



如果斧子够好且木头不是太硬,那协同障碍也不会很大。主要是如何平衡用在斧子上的力量,要让斧子的自重发挥作用。如果只是抡起斧子狂砍,那很快就会疲劳。

  看过在喜马拉雅山脉生活的传统部落女性砍木头的人都会注意到,她们的动作相当飘逸、柔若无骨,她们举起砍刀或斧子,然后让其利用自身重量砍向木头,而她们只是像对奔跑的马儿轻轻来一鞭加点速而已。

  要体会到,是斧子头那1公斤多的重量在砍木头,而不是你肌肉紧绷的胳膊。还要始终看清斧头的落点,聚精会神在特定的位置上,这样就能砍得正。

这里用斧子只是为了开凿,而不是劈柴。大多数人用斧子是为了后者,所以宽楔形头部的斧子很常见,但不常用来砍原木和树。要想砍得深,斧子头需要窄,像切肉刀那样。至于到底多大尺寸才合适,取决于你要砍的原木大小。如果要放倒1英尺多粗的树,就需要全尺寸斧子,比如福斯美国伐木斧(Gränsfors  American  felling  axe),重约2.5公斤,足以搞定任何你想砍伐的原木。

砍原木很有成就感,如果砍得好,飞出来的木块可用于引火,一点都不浪费。然后可以用楔子或劈柴斧把原木劈开。这样,不必借助令人生畏的电锯,就能完成从伐木到生火的整个操作,还能很好地锻炼肌肉力量和动作协调性。

如果你家里有燃木火炉或壁炉,常常需要木柴,那用斧子比用电锯方便多了,因为斧子的日常保养和磨砺比电锯更容易,而且更能吸引人不断练习,提高砍伐技能。

用斧子做实验听起来有点危险,但是对于户外活动爱好者来说,比如雷·米尔斯(Ray  Mears)和莫斯·康琴斯基(Mors  Kochanski),斧子是他们的心爱之物。一把小斧子可以用于雕刻或切削,而大斧子可以放倒足够的树木,建造一座遮风挡雨的屋子或享受大自然的小木屋。建造小木屋的原木末端总是呈尖形,模仿了斧子砍削出的形状,而非锯子锯出的样子。



①  1英尺等于30.48厘米。——编者注



5  攀绳技艺


除了爬树者和树木医生可能有需求,其他人好像很少需要爬绳。登山者大多不会爬绳,他们使用特殊的提升装置。体育馆里有时会配备表面不光滑的粗绳,供一些人攀爬。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相对简单的攀爬和爬印度通天绳一样神秘且困难。

爬绳是力量和协调性的有效结合,有时还能救命,万一掉进黑漆漆的坑里出不来,只有绳子能拯救你。在儿童历险小说里,总是没有足够时间打好绳结,这种情况下,要么自己爬上去,要么彻底失去获救机会。

粗绳容易爬,因为绳子和脚之间的摩擦力大,这是关键技巧。树木医生常用细绳,直径约0.5英寸,不太适合悬挂。利用抓握绳结或上升器,可以沿绳攀爬,在向上移动脚时也可以用手悬挂。不管哪种方法,关键在脚,而不是手。

  在“动态学习”那章曾提到,要把双脚都呈“S”形绕在绳子上,一上一下,高位脚使劲向下踩,低位脚做支撑。穿靴子或结实的运动鞋比光脚更利于爬细绳,而爬粗绳时,薄一点的鞋子也可以,人也不需要裹得太严实。

  绳子绕在脚上成了有力的刹车装置,一脚往上移动时,另一“脚刹”可以把人牢牢锁在绳子上。脚往上提时,靠双手抓住绳子来悬挂身体。膝盖弯曲,利用“脚刹”站起来,然后伸直膝盖,这样一步步地爬上去。手和胳膊只用于短时间的悬挂,膝盖屈伸才是爬高的关键。



协同障碍在于协调问题。在脚绕绳、向上滑动时,有那么一两秒需要手来帮忙悬挂身体。缠着绳子的两脚绷紧,你就可以固定在绳子上了,这时双手解放,可以向上滑动,然后重复这个过程。

  向上滑动并固定能大大减少手的负担,爬绳真正靠的是协调和技巧,而非蛮力。始终让绳子缠在脚上而不滑脱正是技巧的一部分。



先爬粗绳,再练细绳。如果目标是直径为13毫米的爬树绳,可以先学习如何悬挂在绳子上。靠上升器来悬挂,同时练习上下滑动双脚。

爬绳是很棒的全身运动。现代健身房可能很少有那种老式的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但是爬绳运动却在回潮,它是军事训练的宠儿。爬绳能锻炼上身、小腿及脚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是一项很特别的运动。

可以给自己的每次爬绳计时。练得足够好之后还可以参加爬绳比赛。起初你可能会担心没爬多高就力气耗尽,练习过一阵后你就会明白这真的是杞人忧天。只要技巧运用得当,爬绳比看上去要省力多了。技能完全掌握后,可以用沙袋之类的东西来增重,或使用爬树装置以增加攀爬难度。

爬树是有危险的,我曾掉下来,摔断了胳膊。但只要小心谨慎、采用合适的装备、结伴而爬,应该能找到安全边界,保自己平安无事。爬绳运动或许能带你走进令人陶醉的攀爬世界,爬上美国、澳大利亚的300英尺多高的巨树,到了高处后,会有“一览众山小”的全新感觉吧。



6  站上冲浪板


冲浪最能体现什么是自由。在海里滑行,驰骋浪巅,感受生命,放飞心灵。有时,巨浪会把你卷进水底,眼看要来个狗啃泥,鼻子都贴近海床了。有时,你又会被抛向空中,高到似乎能和天上诸神打个招呼。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老了,学不了冲浪,可以参考威尔玛·约翰逊(Wilma  Johnson)的《冲浪妈妈》(Surf  Mama  )一书,或者在网上搜索“老年冲浪爱好者”。

入门技巧是,下水前练习靠脚弹跳起来,而不是膝盖。用膝盖不会更容易站起来,而且会养成坏习惯,很难改过来。

  开始时不用冲浪板,趴在地板上,像做俯卧撑那样(不过双脚要和背部保持水平,像鱼的尾鳍一样,而不是脚趾弯曲抓紧地板)。肚子贴着地板,做不标准的俯卧撑,眼睛始终直视前方。使劲拱起背,然后跳起来,前脚落在与肩膀平齐的地方。不用担心平伸的脚趾,它们会自动服从大脑发出的站立指令。

  身体可以朝向左或右,但是头要一直面向正前方。脚与地板应该保持在约45度角,平衡姿势最重要。跳起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不要往下看,脑袋动来动去会扰乱平衡。

  在地板上练好后,可以转到有弹性的床上去。把冲浪板放在床上,脚趾挂在板尾边缘,手放平,拱背,跳,站好位置。与硬地板不同,床会晃动,更像是在水里。在床上练到感觉很自然后,就能下海了。

协同障碍是如何把握海浪的向上推力和冲浪板的移动速度,使之同时达到最佳时机。太早不稳定,太晚会失去对板的控制。

  板不知不觉地滑出去,能感觉到浪推着向前的力量,这是个好时机。可以用手划水推板,这样板会减少晃动,滑行更稳。利用这个稳定时刻,能够更容易地跳上冲浪板站稳。



戴上耳塞,当然是医用类。如果有点怕冰冷的海水,就穿好全身连体防寒泳衣。冲浪在于享受户外的美好时光,而不是战栗和绝望。

  喜欢和水亲近的人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要选一块足够长的冲浪板。很酷的板总是很短,而长一点更稳定且易于站立。泡沫塑料板常遭到鄙视,实际上却是绝佳的初始学习板。

  最后,建议去海浪浪形好的海岸,那些以某种方式落下后又继续向前推进的海浪就是好浪形的海浪。在复杂海浪中学习会遇到更多困难。完成“跳上板”的练习后,可以参加专门的冲浪课,那会给你更大的信心,教练知道哪些地方更适合初学者。

冲浪能带你游览全球一些较偏远的景点,从挪威到安哥拉,人们搜寻出很多荒凉的海滩,在浪巅飞舞,享受愉悦。

  冲浪也会让你觉得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方做了对的事情,它是拯救你枯燥乏味的办公室日常的一剂良药。一开始,虽然在水里只有几分钟,却像是过了很久,后来,即使待上几小时,也只感觉时光似箭,飞逝而去。

冲浪会上瘾。邀上三五个伙伴下海过瘾,在浪里高兴地冲一会儿浪,上来喝一杯瓶装咖啡,然后再下去。不需要逞强,一直玩下去就好,没兴趣了就收工,持续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夏威夷的冲浪运动发展出两种方式,一种是立式单桨冲浪;另一种不用冲浪板,只靠自己的身体,叫人体冲浪。前者不需要学会如何在冲浪板上跳起来,而且很小的浪也可以玩,很快就能习惯站在水里的板上。你也可以在水中的桨叶式冲浪板上练习跳起,比在陆地上真实多了,效果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