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9 对话写作

书籍名:《微精通:轻松到不可能放弃的技能学习手册》    作者:罗伯特.特威格尔



这年头人人都是写手。电脑和互联网在家庭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成了潜在的写作者。事实上,不论写作水平优秀与否,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创作小说、剧本并出版。一些并非出自专业作家之手的作品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  E·L·詹姆斯(E.  L.  James)的《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  ey  )。

小说和剧本都需要描写对话,于是人们就通过写那些让人羞于启齿的对话来显示自己的写作功力。甚至一些颇受好评的作家也认为,对话就要写成冲突式的或是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风格的平行独白(剧中人物看似在交谈和对话,实际上是各自独白),但其实真正好的对话写作远远不止于此。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对话写作的入门技巧在于对身份地位的体现。用戏剧性的有趣对话揭示身份地位的差异,我们习惯于此可能是出于进化方面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地位越高越好,只是说与自己的地位越合拍越易生存。因此,要想写出精彩的对话,首先要赋予对话人物各自的地位层次。不是指社会地位,而是交互地位。例如,休·格兰特(Hugh  Grant)说话可能像英国上流社会人士,但是他饰演的剧中人地位低,在和比他自信的人对话时,这就成了问题。再比如,在一出对话中,相比一个从自己的车上下来匆匆扫视的贵族,一名身体强壮并不愿意居于次要位置的汽车修理工的交互地位更高。

  所以,在开始写对话前,要弄清楚当时、当地哪个人物的交互地位更高。你可能认为他们处于同等地位,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其互换,人物之一持续一段时间的高地位,然后利用玩笑降低其地位,提高另一人物的地位。朋友之间通过把身份地位当作笑话来显示他们的亲密关系,或者利用身份互换来获得喜剧效果。在一场地位较量中,没有幽默感是高地位表演的标识之一。高地位表演者会为了维护地位去对抗,而非让渡。这就是戏剧的切入点。

记住这点很重要:不论地位高、中、低,人物都可能快乐而积极,也可能刻薄而消极。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高地位的特质是阴郁而简慢,这是很多电影里对上流社会的老套印象,其实高地位的人也可能是充满朝气、喜悦快乐的。

  对话写作的协同障碍,在于依靠有意义的内容来平衡对话中的现实主义,一旦考虑了地位问题,消除障碍就变得容易了。有时也需要让人物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那没关系,不过整个对话要传达出富含意义的内容才行。不用力过猛才能达到平衡,重申一下,比起只有信息堆积,将对话构造成不同地位间的交互形式会使平衡容易得多。

写对话时不要在意角色,而要考虑角色间的关系。很多预设关系能派上用场,比如母与子,仆人与主人,老师与学生。吸引我们的是关系而非怪诞的角色。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怪异模样会让我们关注5分钟左右,而如果给他设置几个受害者(认识他但不知道他精神异常),以及一个追踪他的警官,那我们会迷上好几个小时。

想想自己认识的人,考虑他们身份地位方面的关系。谁占主导地位,具体情况是什么样,谁又居从属地位,状态是什么样。然后想象他们之间关于各种主题的对话,从足球到魔术都行。看对话如何来回进行,一方听从,而另一方显摆知识,或者双方可能轮流占据主导地位。

可阅读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男人女人行为观察》(Manwatching  )了解更多关于身份地位的观点,该书涵盖了人类所有主要行为。如果对对话内容有疑惑,可以问问自己,在对话中,谁是那个更显要的“大猩猩”,弄清楚后,再从那里继续推进。①

有些人终日占据高地位,而另一些人能在不同地位间转换。一些人只在私密环境或名人面前呈现低地位姿态。比如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Aristotle  Onassis),地位几乎凌驾于所有人之上,但在温斯顿·丘吉尔这位政治家登上他的游艇时,他也曾表现得像个非常体贴的仆人,因为丘吉尔只能处于高地位,为了避免冲突,奥纳西斯切换到了低地位状态。



①  参见德斯蒙德·莫里斯:《男人女人行为观察》(Manwatching:  A  Field  Guide  to  Human  Behavior  ),H.  N.  Abrams出版社,1977年。



10  黏土头骨制作


你有没有想过做一名真正的雕塑家?我的意思是,在现实中做出真的像某人的雕像。这并不比在杜莎夫人蜡像馆(Madame  Tussauds)工作更有挑战。

世界一流的雕塑家迈克·韦德(Mike  Wade)曾在该馆学习手艺,后来成为制作蜡像的自由职业者。他为全世界多处重要蜡像收藏机构制作了三位名人的复制品,包括戴安娜王妃(Princess  Diana)、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特别吸引我的一点是,他没有进过艺术学校,而是更喜欢在杜莎夫人蜡像馆里边工作边学习。这是一种老式的学习方法,观察年长专家的工作,然后试着模仿。迈克很快获得了蜡像制作的微精通,他认为,对于头部雕塑来说,用黏土或普莱斯蒂辛橡皮泥(Plasticine)制作头骨模型是最好的。

脑袋是个复杂物件,有耳朵、鼻子、下巴,所有这些部分都向外突出。还有眼睛的睁开、闭合两种状态需要体现。更不用说头部和颈部的形态。这些真的能让人晕头转向,所以才要从头骨雕塑开始。

  头骨作为基座藏于皮肤之下,支撑着面部和脸型。头骨上鼻子、眼睛、耳朵对应的位置都是空洞,所以你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头部和下颌的形状上。让自己局限于对头骨的关注,会更容易以艺术家的方式来真正了解头部的特征。

要把头骨做得栩栩如生是个陷阱,很多人会掉进去,其实只要把它做得像就行。这里的协同障碍就存在于这二者之间,要使其达到平衡。

  第一步,要把头骨做得看上去不错。可以当作是玩耍,做成个恐怖样子,半腐烂的丑八怪,或是缩小版。习惯于做头骨本身就能建立起学习意识,逐渐明白制作过程中哪些事情比较重要。

如果做好的头骨需要保存,那要使用快干、非烧制用黏土,比如意大利DAS牌立体雕塑矿物黏土。若只是玩一玩,可以用普莱斯蒂辛橡皮泥,比如雕塑家使用的灰色或棕色的那种。你也可以用普通的模型用黏土,可以在艺术品商店买到,很便宜,每桶5公斤。头骨做好后可以挖空内部,助其风干。

万圣节时,把头骨做成灯笼很有趣,可以逗孩子们开心,但是如果太逼真了,可能会带来一场噩梦。

要在大脑中建立对头骨的联想机制。随身带上橡皮泥,这样可以随时为见到的人制作头骨模型。要习惯于想象他人的头骨模样,这是个提高雕塑水平的好方法。就像其他现实主义艺术形式一样,要更努力地观察事物,更清晰、更透彻地看到其本质,而非只是拥有一些特殊的艺术技巧。

尝试制作不同动物的头骨模型并保存。我在苏格兰乡间散步时,发现了一头公羊,于是给它做了一个头骨模型。过不了多久,你一定能从透过真实人脸制作头骨模型这个项目上毕业。从不同姿态到各种维度,熟悉头部的基础支撑后,再去画画,那么从一开始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