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15 心态能力——选择积极向上,无论什么情况

书籍名:《差异优势:制造差异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者:约翰·C.马克斯维尔



我绝对相信心态的力量。我想,你可以称我心态先生。我的这种信念表露在我的人际关系中,我的演讲中,还有我的作品中——到处都有。我不记得我曾有过什么心态不好的时候。当然,有些时候,我的心态需要改善,但是在需要这样做的时候,我总是很小心。

我虽然相信心态的力量,但是我并不认为依靠心态就可以天下无敌。我从没有这样想过,以后也不会。心态替代不了能力,心态也无法增加你的技能,心态更无法使你的美梦成真,它不是万能钥匙,但是它可以奠定你生活的基础。如果有两个人,除了心态,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相当,那么心态较好的那个人一定会更为成功,也更能够享受生活的快乐。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改变心态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更大。

如果你的心态不如你期望的那么好,那就立刻去改善它。你可以大声地说:

• “我需要改变。”改变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有自己才能做到。

• “我可以改变。”改变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许多人都变了。

• “改变会带来回报。”改变会带来利益,你一定会看到它的硕果。

心态是一个人的各项因素中最灵活、最有可变性的一项,不论你年龄多大、境况如何,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改变。

自我对话是件好事

当我需要改变心态时,我常常借助自我交谈的方式。事实上,这一整天当中,我一直在调整自己的心态。为什么?因为一个心态不好的人很容易灰心丧气。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对待失败、烦恼和困难的方式不同。《积极的力量》一书的作者戴维斯·古特曼(Davies  Guttmann)曾经说过,处于完全相同境况下的两个人可能会有根本不同的反应。他写道:

假设有两个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都一样差。第一个学生想:“我真失败啊!这科每一次都考得这么差。怎么做都不对!”

第二个学生想:“这次考试有难度!嗯,还好,只不过是这门课的一次考试而已。也许其他科目我会考好呢。”心理学家把这两个学生展现出的这种现象称为“归因方式”。一个人对最近发生的事件会形成三种归因。

这件事情的起因在我自己(内部归因)还是在其他的人或事情(外部归因)?这件事会影响到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吗(普遍归因)?还是说,这只是一次孤立事件(限制归因)?悲观主义者通常会把这些困难看作是内在的、无法改变的普遍现象,而乐观主义者通常相反。

古特曼所说的这种现象就是自我对话。当悲观主义者把这些问题看作内因时,他们就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的原因在我。”当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不可改变时,他们就会说:“我总是会遇到这种事情。”

当他们认为他们的问题是普遍性问题时,他们就会说:“这件事会影响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就是这种情况,那么我建议你通过自我谈话的手段把自己引导到其他的归因方式上来。

当你遇到什么事情时,要认识到这件事情的起因在于外部因素,找到问题的起源,然后对自己说:“这件事的原因就在于此。”提醒自己,这种情况是可以改变的,自己并没有陷入困境。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出改变并且阻止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最后,要明白,就是因为发生了这些消极的事情,所以,事情不会永远如此。告诉自己:“这是个孤例,它不会影响到我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积极的自我对话是我保持积极心态的最重要的工具。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会这样说:“哇,这和我期待的不一样,那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是我可以熬过这段困难时期。我经常收获大于损失,但是谁都会遇到失败。看看,我能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些什么呢?有什么需要改变的东西?有人可以帮助我吗?就因为这件事情,我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这一切一定会过去。”

有时候,在我遇到挫折和失败时,我的这种自我对话能持续到二十四小时之多。在这段时间里,我想要处理内心里的那些精神负担,然后把它们抛在脑后。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能抛掉它们,那它们就会牢牢地束缚你。我还想把我在这件事情中获取的经验教训和我为了改善自己而需要做出的改变联系起来。最后,我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因为我知道,如果我的困难是因为我的行动而来,那我就不可能靠嘴巴来解决它们。

我知道,如果我的困难是因为我的行动而来,那我就不可能靠嘴巴来解决它们。

选择的态度行为

我们要指导并鼓励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有积极的心态,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它是我们自我帮助的最好方法。这就是说,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可以采用一些基本的手段来保持积极的心态。如果你能做到以下三点,那么从困境中恢复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1.变得谦逊

如果你有谦逊的心态,那么用积极的回应去面对生活的困难就不是件难事。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很喜欢以前听过的这样一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可以用大爱来做小事。”有些事情,在我们看来是小事,但是可以使他人获益。做这样的事情有助于我们谦逊品德的培养。用大爱来做小事就要以此为基础。

我和玛格丽特在北卡罗来纳的大山里有个假日别墅。在炎热的夏日里,我们在这里尽享凉爽的天气,我们真的喜欢小城里的这种感觉。这里的生活节奏完全不同,所有人都按“大山时间”来行事,我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我体内的生物钟自动就开始减慢了。

最近,我的朋友罗尼(Ronnie)在给我们修建门廊,有一天他试探性地问我,是不是可以给当地的扶轮社做个演讲。罗尼是这家俱乐部的一名活跃人物,他很愿意能为俱乐部做点事情,但是他的请求更像是个道歉。他对我说,俱乐部很小,无法给我报酬。他说,他知道我的听众通常人数众多,而且我做这样的事情时要挣“大钱”。但是我打断他的话,说:“可以,我很愿意给扶轮社做演讲。”

他没想到我竟然答应了,他说,他以为我会拒绝他。我向他保证我愿意去演讲。我的确这样做了。

这真是个英明的决定。当我到达那里的时候,我们都排着队用纸盘子来取食物。大家刚一就位,我就站起身,走到每一张桌旁和大家见面。我对这个小团体和团体内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接下来,俱乐部决定给两个高中生颁发奖学金。我很高兴地给他们说了些鼓励性的话,并且见到了他们的家长。然后,我做了演讲,并得到了俱乐部成员的精彩回应。集会的最后,俱乐部的主席赠送给我一根拐杖,作为对我的感谢。

这根拐杖就立在我们的门廊里,我经常会看看它,有时候走过去,拿起它来,握在手里。它使我想起了我初期做演讲的日子。少量的听众、自助餐、纸盘子、热情的握手、乡下的老乡。那些日子成就了我,我才可能做如今这样的事情。给这些朋友做演讲是我练习自己的职业的又一个机会。那根拐杖可以使我想起,自己是什么人——一个叫约翰的家伙,愿意做大家的朋友,并帮助大家。

2.变得可教

我特别钦佩南非领导人纳尔逊·曼德拉。我钦佩他的心态和领导力。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其中十八年在罗本岛上。在提到这段时间时,他常常说:“失去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这是个悲剧,但是你学到了很多东西。”多了不起的胸襟啊。

失去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这是个悲剧,但是你学到了很多东西。

——纳尔逊·曼德拉

可教性,指的就是愿意从每次经历和每个人那里学习的一种态度。它需要一种对自身经历的感激,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勇气、有决心,我们就一定能有收获。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勇气和决心有所欠缺。我更感兴趣的是自己的外表,我想要别人在我的课程中有更多的收获,而不是自己得以提升。我的可教性不是太高。我真希望那段时光能够倒流。我曾经读过小凯尔·罗特(Kyle  Rote  Jr.)的话:“在我的脑子里,我从不怀疑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失败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考虑失败的身后事。”

在我的脑子里,我从不怀疑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但失败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考虑失败的身后事。

——小凯尔·罗特

因为我注重外表,所以我会掩盖自己的错误,不去审视自己的失败。结果,我错过了自己本可以得到的教训。

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考。换句话说,当困难来临时,要有可教性。当我回顾自己的青年时光、早期的事业和犯过的错误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

我犯的错还不够多,因为我想要完美。我没有承认自己的全部错误,因为我想要完美。

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再也不会出现了,我的学习欲望在增加,而且会不断增长。因为我愿意向所有人、所有事情学习,所以这种精神就使得我能够向所有人、所有事情学习。这就是可教性。

你对学习的态度是什么?从错误中学习、从困境中学习、从愿意帮助你的人那里学习、从反对你的人那里学习。你做好学习的准备了吗?可教性不仅展示出积极的态度,它也会促进积极的态度。

3.变得有复原能力

为了保持积极的心态,你需要有复原能力,并且不要让任何负面的事情束缚你。对已经过去的事情大发雷霆就意味着前行和实现自己愿望的时间减少。我从没有任何精神负担。为什么呢?因为在我对某人心怀怨恨、舔舐自己受伤的情感时,这些负担就可能蹦跳出来。如果你认为对你的成功和幸福负责的是其他人或者其他事情,而不是你自己,那么,你就不可能成功、不可能幸福。你一定要学会如何从拒绝中恢复过来。

我想,所有的作者都明白拒绝的意思。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在我当作者的时候,最令我尴尬的时刻就是我的出版商把我的手稿寄还给我的时候。他们甚至都不愿意对稿子做一丁点的调整,他们只是把稿子寄送回来,简单地说一声:“再改一次。”

出版界外的人们不了解这一点,但是就算你要投的是最好的稿子,这件事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把稿子寄送过去,他们把稿子寄送回来,要求你回答问题,你回答了问题,再把稿子投回去,然后,他们再把稿子给你发回来,要求你修改,你修改后,结果他们又给你发回来,要求你编辑文稿。稿子就像这样来来去去、去去来来,直到所有人都感到满意。

虽然经过了几百次的拒绝、改写、修订,但是我可以对你说,我根本不习惯这样的做法。当我听到有人说他们喜欢挫折和拒绝时,我想我感到很奇怪。我不喜欢。我喜欢赞同、掌声、竖起的大拇指和大声的喝彩。但是事情不总是顺心顺意。不过虽然我完全不习惯拒绝,但是我很清楚该如何经受挫折。怎么做?锻炼。

迪恩·史密斯(Dean  Smith)是北卡罗来纳的一位篮球教练,他对挫折有很透彻的理解。他说:“如果你把每一次的比赛都当成生死之争,那你就会有问题了。那样,你就死定了。”我真喜欢他这样的说法,因为我发现,适应性强的人都有积极的目光,他们知道,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只是暂时现象,他们以前也曾经历过困难和挫折,但是他们挺了过来。这样的事情他们可以再做一次。有复原能力的人不会关注消极的经历。他们会关注能从那段经历中学到什么。

有复原能力的人不会关注消极的经历。他们会关注能从那段经历中学到什么。

我以前在高中打篮球的时候,在比赛期间,我的教练总是对我们说:“给自己一个获胜的机会。”他这话什么意思呢?在面对强劲对手的时候,他想让我们在前三节里努力拼搏、咬紧比分。这样的话,在第四节里,我们就有获胜的机会。

约翰尼·梅杰斯(Johnny  Majors)是一位特别成功的足球教练,他说过:“百分之八十的大学足球比赛都是在后半场决出胜负的。”按照他的统计,五场比赛里有四场的比分在终场前十五分钟都非常接近。怎么样才能把比分保持到这个时候?韧性。韧性给了我们获胜的机会。

人们常说,先发队员决定比赛的一半。我不同意。你见过这样的比赛吗?开场后一分钟,哨声就响了,球员们列好队等着接受奖品。当然没有。任何人都能开始,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比赛中坚持住。

生活是场漫长的比赛

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失去观察力,从而变得灰心丧气。我们常常把一次的胜利看作终点,把一次的失败看作坟墓。现实情况是,生活是场漫长的比赛。如果它是场篮球比赛,那么其中会有三万个回合(相当于八十年里每天一个回合)。如果这是一场赛跑,那就是八万英里的路程(相当于每天五千英里)。如果这是……你自己想吧。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视角,并保持积极心态,因为后面还有许多的回合和路程。

如果你是个领导人,那视角问题就更为重要。最近我有幸与一个叫终点领导人的小队相谈。我真喜欢这个名字。在我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谈到了,作为一个想要到达终点的领导人,该如何保持深刻的洞察力。下面就是我这次课程的摘要。

• 进入:参加比赛是完成比赛的前提。

• 资格:在初始阶段就要有合格的团队成员,这可以增加在后期完成比赛的概率。

• 心态:你作为领导人的态度为整个团队的比赛定下了基调。

• 训练:终点永远远离起点,你需要经过培训才能到达。

• 示范:领导人给他人定下基调,并展示完成比赛的措施和手段。

• 信念:领导人鼓励他人努力去完成。

• 韧性:没有人可以在偶然间到达终点。

• 团队:领导人永远不可能独自跨越终点线。

• 庆祝:到达终点的团队成员越多,就越要庆祝。

最后,作为领导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团队成员和我们一起到达终点,以便于我们可以一起庆祝。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从开始到完美的过程乃至最后到达终点。

我一直都认为心态好的人会给他们所做的一切锦上添花。这就是我注重心态的重要性原因之一。统计数据可以支持我这方面的观点。最近在法斯特公司,我读到了关于DHW(Delivering  Happiness  at  Work,传递工作快乐)咨询公司的一篇文章。文章是这样说的:

你也许听说过,快乐的员工富有创造性,他们可以提升公司的短板。幅度有多大呢?下面有一些数据:

• 盈利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三(盖洛普)。

• 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四十三(合益集团)。

• 销售额提高百分之三十七。

• 创新能力提高百分之三百(《哈佛商业评论》)。

• 失误率降低百分之五十一(盖洛普)。

• 安全事故降低百分之五十(柏布考克海事集团)。

• 病假减少百分之六十六(福布斯)。

• 疲倦程度降低百分之一百二十五(《哈佛商业评论》)。

DHW公司的二十位员工汇编了这份清单,而且一有机会就讨论这些数据,一点也不奇怪。美捷步公司(Zappos)的开创者谢家华(Tony  Hsieh)和他的合作伙伴简恩·林(Jenn  Lim)在出版了《传递快乐》(Delivering  Happiness)这本书之后显山露水。这本书探讨了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产生的益处,以及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如果你是领导人,你无法承担忽略心态重要性导致的后果。如果你不是领导人,你也无法承担忽略心态重要性导致的后果。如果你的心态是错的,那么你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很难是对的。

世界送给他们垃圾

在困难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在这方面我见过的最好的例子也许就是卡图拉的垃圾乐队。他们曾经被称为巴拉圭垃圾填埋场和声乐队。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芬兰的赫尔辛基。我去那里做演讲,就在我上台之前,他们开始了演奏。

我和观众立刻就发现,他们和其他乐队不一样。这支乐队中的大多数乐手都是孩子。也许这并不足以显出他们和其他乐队的不同,但是有一点区别很明显:他们的乐器都是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市的垃圾堆里的废物做成的。这些俊秀的孩子虽然来自恶劣的环境,但是他们演奏的音乐如此美妙,我们这些听众如同中了魔咒一般。

那天我很荣幸地与他们合影留念,但是在此之后的数周里,我脑子里总是会出现对他们的美好回忆。所以,几个月后,当我去到巴拉圭的时候,我拜访了他们位于垃圾堆旁的小小的音乐学校。我见到了乐队的创建者法维奥·查韦斯(Favio  Chavez),他同时也是乐队的指挥。我还见到了用废物制作乐器的制作者。一些受益于音乐学校的家庭还给我讲述了他们自己的情况。

法维奥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是帮助周围的人们。他甚至不是个专业的乐手,只是个喜欢吉他的环保工程师。谈到学校,他说:“那些一知半解的人训练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我们团结合作,世界给我们的是垃圾,我们还给世界的是美妙的音乐。”他们的行为也向世界展示了良好心态的力量。

那些一知半解的人训练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我们团结合作,世界给我们的是垃圾,我们还给世界的是美妙的音乐。

——法维奥·查韦斯

大多数人都会说,如果你一无所有,那你就会一事无成。他所帮助的那些孩子证明了这是个错误的观点。这支小乐队的成员们也许生活在垃圾堆旁边,但是他们有积极的心态。

看着这些正在演奏的孩子的脸庞,我想起了美国作家、哲学家、民权运动领导人霍华德·瑟曼(Howard  Thurman)的话:“不要问你自己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要问自己你人生的动力是什么,然后马上去做。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有活力的人。”

这些孩子有活力,那是因为他们的心态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这些能力赋予了他们为他人增加价值的力量。

多年以前,我就断定,心态是一种选择。从那时起,对那些选择坏心态的人我就失去了同情心。我只是想办法去帮助那些心态能力可以提升的人。对于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人,我是尽力避而远之。

不要问你自己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要问自己你人生的动力是什么,然后马上去做。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是有活力的人。

——霍华德·瑟曼

如果你的心态提升是因为你的境况改善,其实这和你的心态能力毫无关系。这只是你的境况改变的一种表象而已。你如何来辨别出自己的心态变好了呢?如果你的困难增加了但是你依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那你就可以说,自己的心态能力提升了。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经受住任何狂风暴雨,并且最终战胜它。

关于心态能力的问题

1.你的自我交谈属于什么类型?你注意过这个问题吗?如果没有,那就拿出些时间来观察。你该怎么做才能使得自我交谈更为积极?

2.本章讨论的三个方面——谦逊、可教性和韧性,你给自己打多少分?你有什么快速的措施来提高这些能力?

3.如果有这么多的证据证明,良好的心态可以使人更为快乐、更有成效,那为什么你还相信人们依然会选择消极的心态呢?你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鼓励他们选择积极的心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