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视苍生一悲鸿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悯视苍生一悲鸿

时间:2024-03-03 05:18:26

赵佳佳 徐悲鸿自画像 1953年9月26日,人民艺术家徐悲鸿猝然离世。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妻子将他所有的作品,倾毕生之力收集的历代书画、碑帖,全部捐献给了国家。 哀鸿一羽,就这样清清白白地悲鸣毕生,然后飞向天际。江南贫侠 1895年7月19日午夜,徐悲鸿诞于江苏宜兴县一个名叫屺亭桥的小镇,他的少年时期,正是在这河流密布的江南水乡度过的。 他出生之时,正是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的次年,腐败的清政府斥巨资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的交战中惨败。 国家危亡之时,破产流亡者不计其数,徐家也深陷于贫苦与漂泊之中。 徐悲鸿在父亲徐达章的引导下,两岁半开始识字,6岁即可念诵诗书,并执笔研习书法。年至9岁,他就读完了《诗》《书》《左传》等先秦典籍。 勤奋、克己,是徐悲鸿从父辈处学到的最宝贵的品质。 但勤勉学习这件要事,并非终日笼罩在徐悲鸿幼年的生活中。在苦学以外,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还有对大自然之美的感知。 江南风光如梦,父亲领着徐悲鸿沿着小镇的河流步行,二人逐渐被朝阳的光芒笼罩。他观察奇形怪状的石头,看见渔舟在晨雾中泛于水上。 他并非走马观花式地欣赏自然风光,而是习惯于注视一切美的事物,观察花鸟虫鱼和各种植物的外观细节,以及事物的明暗、动静。 这为他此后的美术生涯奠定了基础,他所画的骏马奔腾、雄狮坐卧、雀鸟逆风飞翔,活灵活现,富有生机,正是从这种敏锐的观察中而来的。 幼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影响了徐悲鸿的一生,他曾回忆:“我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山作屏风,塘河像根带子。太阳和月亮,霜和雪都点缀了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和打鱼砍柴的人做伴,鸡鸣犬吠,互相唱答,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妙。” 从13岁开始,父亲就带着徐悲鸿前往外地谋生,他们一路流浪卖画,来到繁华的无锡。在这里,他看见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商店里张灯结彩,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同时也看见了世界的沟堑,衣衫褴褛的乞丐穿行于街头巷尾,无人管顾。 自从他开始对百姓之苦有了切身感受,无尽的忧思和试图做出一些改变的渴望就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他在精心画好的作品上署名“神州少年”,盖上“江南贫侠”的印章。他原名徐寿康,后来自己改名为徐悲鸿,是要让自己从个人的康乐安宁之中脱身出来,成为空中长久悲鸣的鸿雁,为这世上的不平之事奔走。 这一发轫于年少时期的志愿,徐悲鸿终其一生,未改初衷。勿甘于微小 徐悲鸿之所以能成为大师,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他出生与成长的时代,正是国家命运跌宕,亟待仁人志士成长起来救国救民之时。 他出生于江苏宜兴,向东行进不到200公里,就能抵达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在成长的过程中,他辗转于北京、南京等地,又在欧洲著名文化之都巴黎求学多年。 在这段不断流浪辗转的经历中,他先后结识了黄震之、康有为、田汉、鲁迅等人,又师从弗拉孟、达仰。这些人都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个小镇青年,没有父辈显赫声名的支撑,推动他一步步走下去的,仍然是从小立下的志愿——要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这个动力驱动着他,让他不断地学习绘画,谋求变革。 不过,这条道路非但不平坦,而且遍布荆棘。 徐悲鸿19岁那年,父亲因病过世,他随后前往上海,寻找半工半读的机会。当时,在上海中国公学担任教授的同乡徐子明先生收到他的来信,其中附有他的绘画作品。徐子明将徐悲鸿的作品??ジ???逃?摇⒏吹┕??3だ畹腔钥矗?玫叫3さ脑奚秃涂梢园才殴ぷ鞯男砼怠 但当徐悲鸿辞去家乡的3份教职,来到上海,站在李校长面前时,校长却认为,徐悲鸿还是个孩子,无法胜任教职。徐悲鸿因此流落于上海,找不到谋生的出路。 后来徐子明接受北京大学的聘请,离开了上海,但因惦念着徐悲鸿,又来信叫他去见商务印书馆《小说月报》的编辑恽铁樵。恽铁樵看过他的画后,本为徐悲鸿在商务印书馆谋得一份给中小学教科书画插图的工作,却又不知为何被人从中阻断,说是“徐悲鸿的画不合用”。 这对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徐悲鸿而言,是生命中又一次重大的打击。他饥寒交迫,流落他乡,绝望之中,来到黄浦江畔,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但他想起了父亲临终前对他的嘱托,家中两代画家,父亲殷切地盼望他能够后来居上,超越先辈。此刻,母亲和弟妹还在小镇上的家中承受着生活的重压,他是长子,是全家的顶梁柱。 他因此放弃了结束生命的念头,并告诉自己:“一个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能够自拔,才不算懦弱啊!” 这年春节过后,他再一次回到上海。在这里,他遇见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黄震之先生。黄震之是上海的富商,酷爱美术,也是一位颇具鉴赏力的书画收藏家。他无意间发现了徐悲鸿画的雪景图,画的是上海雪中的街道,画面里,泥泞的人行道上,行人瑟缩着身体匆匆前行。 黄震之的出现解了徐悲鸿的燃眉之急,他为徐悲鸿提供了最初的落脚之处。九方皋徐悲鸿 后来,徐悲鸿报考震旦大学。被录取后,他向同乡的商人借贷交学费,然后一边靠作画取得微薄的收入,一边开始求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