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球员为何难称王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当今球员为何难称王

时间:2024-03-03 05:22:56

岑嵘 巴西传奇球星贝利是全世界公认的球王,他甚至可以被称作足球的代名词。在贝利之后,被公认为球王的则是阿根廷的天之骄子马拉多纳。 他们之后的时代,群星闪耀,比如罗纳尔多、C罗和梅西,毫无疑问都是一流的足球明星,但是他们很难再被称为“球王”,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现象能用经济学来解释吗? 1941年,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波士顿红袜队的泰迪·威廉姆斯创下了超过四成打击率的纪录,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那么,是因为威廉姆斯是最伟大的击球手,到今天都无人超越吗? 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用“实力悖论”来解释这个现象:之所以仍未出现第二??击出四成打击率的球手,是因为所有职业击球手的实力越来越强。 近几十年来,棒球培训有了很大发展,球员间的球技切磋也日益频繁。另外,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在世界各地招募优秀球员,建立人才库,这使得球员实力的差距渐渐缩小。 用统计学术语解释就是:即便击球手的实力一直在提高,平均打击率的变化范围还是在渐渐缩小。 赛马界有一项人们很看重的“三冠王”赛,就是一匹马在5周时间里,分别赢得肯塔基赛马、普瑞克涅斯赛马、贝尔蒙特赛马这3项赛事的冠军。2008年,一匹名为“大布朗”的马轻松赢得了3项比赛的两项冠军。 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贝尔蒙特赛马中,“大布朗”并没有创造奇迹获得冠军,而是名列末位,令人大跌眼镜。 史蒂文·克里斯特是著名的赛马裁判,他提供的统计数据也许能够说明问题。统计历史上的三连冠,在赢得两场冠军之后,总共有29匹马有冲击第三场比赛冠军的机会,但最终只有11匹赛马获得这个荣誉,冲击三连冠的成功率不到40%。 此外,仔细分析这一数据后,还有更惊人的发现。1950年以前,在试图冲击三连冠的9匹赛马中,有8匹取得成功。1950年之后,20匹赛马中只有3匹冲击成功。这就是说,在1950年以后,冲击三连冠成功的概率陡然降到15%。 其中的原因就是赛马普遍受到更科学的饲养和训练,拥有优秀基因的赛马得到更多繁殖机会。同时,比赛时启用了更大的赛马场,使得运气的作用变得更小。当赛马之间的实力越来越接近时,冲击三连冠就变得更加困难。 同样我们会发现,在任何一个有大量资金运转的竞技项目中,很难出现一个运动员技压群雄、傲视天下的局面。由于球员培训方法相似,大数据技术在选秀和比赛中被广泛运用,球员彼此切磋日益频繁,球队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实力悖论”使得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球迷(或者说市场)希望看到的是势均力敌的比赛。出于提高收视率的目的,比赛规则会设置得让比赛更有悬念,不能让某一方轻易得胜。 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当棒球的投手实力大大提升,而击球手显得力不从心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监督者修订了游戏规则,降低了投球区土墩的高度,缩短了好球区,这样击球手的表现就不会太差。而NBA更是通过“工资帽”和合理的选秀机制,力保球队之间力量的均衡。 事实上,越是高手云集的地方,彼此的实力差距就越小。华山论剑时,顶尖高手过招的差距就在分毫之间,打几百招也不能分出胜负;而两个互殴的乡野村夫,一个往往凭蛮力三拳两脚就能打倒另一个。 我们在金融领域也能观察到这种现象。在证券和基金行业,过去几十年中,有大量的金融专家、数学教授、物理学家、电脑天才进入,他们才华卓越,雄心勃勃,但是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即便打败市场平均指数,跑赢大盘也变得异常困难。 在今天,足球行业已成为规模过万亿美元的庞大产业,豪门球队彼此间的实力差距也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像世界杯足球比赛,上届还是风光无限的冠军,这届就可能在小组赛阶段惨遭淘汰。 这个时代能塑造出(也需要)万人迷的足球明星,但以一人之力扭转乾坤的真正王者越来越难产生了。这绝非今天的球员技不如前人,而是经济的力量带来的均势结果。 (月月鸟摘自《南方农村报》2021年7月15日,辛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