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小方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寻找小方

时间:2024-03-03 06:53:08

冯雪松 方大曾自战地寄给母亲的照片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方振东毕业于京师译学馆法文专业,后在外交部工作。方大曾从中学时代起开始喜欢摄影。当时的方家在北京协和胡同有老宅子,家境殷实,生活比较富裕。方大曾用母亲给的7元钱买了一架相机。 1935年,方大曾从中法大学毕业,到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工作,后转任北平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发表作品时常常以小方署名。他常离家外出旅行,带着折叠式的相机,走过乡村和城市,记录所见所闻。 1936年11月,绥远抗战爆发,这是“卢沟桥事变”前,中日之间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战争一开始,小方就去了前线,这是他战地记者生涯的起点。他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写成《绥东前线视察记》等多篇战地通讯,记录下士兵们挖战壕、擦机枪等备战场景,和军官们对抗战的思考与爱国热忱。在文章结尾,他悲悯而愤怒地写道:“战争是这样残酷,然而疯狂的侵略者,则拼命地在制造战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当时,正在北平家中休假的小方得知日军进攻的消息后,决定前往卢沟桥。10日早晨,小方整理了相机和胶卷,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家人匆匆告别。一路上,他骑着自行车,通过了日军的盘问,到了宛平城下。他看到童子军在向商户募捐,人们正在掩埋阵亡将士;被守城的小战士用枪口对着,小方很欣慰,觉得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阵地。 7月11日至22日,小方在家中写出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洗印了卢沟桥、长辛店被日军轰炸后惨状的照片。紧张工作的同时,7月13日,在不平静中,小方度过了自己的25岁生日,这是他过的最后一个生日。 “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这是小方在《卢沟桥抗战记》中做出的预言,这一预言很快成为现实。 随着战事发展,小方有家难回,经范长江介绍成为《大公报》战地记者后,他的足迹遍布长辛店、保定、石家庄、太原和大同。 1937年9月30日,小方发自河北蠡县的报道《平汉北段的变化》刊登后,这个热情四射的青年就此消失了……小方失踪后,他的家人和朋友一直在找他,但一直没有他的音信——他很可能已经牺牲在抗战报道前线了。 (驰车摘自新世界出版社《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本刊节选)方大曾摄影作品: 方大曾在协和胡同10号的自拍照 方大曾摄影作品:“一二·九”学生运动 流浪者 乡绅 四子王府的婚礼 军人肖像 《卢沟桥事件》刊载于《良友》杂志1937年7月号 方大曾发表在《美术生活》杂志的图片报道《绥东前线》 《我??为自卫而抗战》(组照之一)刊载于《良友》杂志1937年7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