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乾坤大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醉里乾坤大

时间:2024-03-07 01:54:41

醉里乾坤大

是四十年以前的一个春天,我和同系又邻宿舍的几个同学相约饮酒。除感觉这样有些长大的气息之外,似乎没有旁的缘故。喝什么倒值得仔细研究。 有人根本不喜饮喝酒,但是舍不得错过大伙聚会,便主张喝酒精度数比较低的啤酒;有人想夸示自己的酒量,便主张喝高粱、大曲;也有人对酒没什么成见,但主张调和中庸,觉得绍兴、陈绍不那么辛辣,也不至于撑肚子,加之以话梅、柠檬,还颇有些甜酸饮料的风味;也有人认为,独沽一味不如百味杂陈……想喝什么,何不饮者自理,到时候想尝尝别人的喉韵滋味,就相互换盏,也算是一种风趣了。 日后想来,那一番讨论却比喝酒的景况更耐人寻味。我们随即扩大了邀约的范围,去更远的寝室,也旁及其他的科系。大部分人一听到“要不要喝酒”之一问,无论参加与否,脸上都会流露出那种“要干一件不大得体但是一定很好玩的事”的欣羡之情。真正参与中文系酒约的外系人其实不多,他们像是商量好了一般,都没有“自备口粮”,多半浅尝即止,混两三杯“霸王酒”,拍拍屁股就走人。 我说“拍拍屁股就走”不是一句套话。因为相约的地点就在文学院荷花池外的一片草地上,春夜草长露湿,起身时总会沾上满裤子的草屑。我们在一棵花枝满簇的树下席地而坐,当时谈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甚至闹了些什么,这么些年下来,大抵不记得了。记忆中最鲜明的,是人手一个上面有500毫升刻度的玻璃杯。 我也有那么一个杯子,那个杯子见证了我生平第一次醉酒。喝醉的原因很简单,我自己准备的大曲三两下就被哲学系的白赖客解决了。然而意兴正浓、酒水不济,只好随意喝别人的。喝谁的呢?喝林国栋的。他是从高雄来读书的同学,平日俭省惯了,喝酒之约虽然不忍错过,却只愿意喝比较便宜的酒。那天晚上,我就是蹭着他的乌梅酒大醉而归的。 喝乌梅酒大醉,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我跟很多喝酒的朋友交换过心得,人人都说,醉在乌梅酒上无比难受。然而,对我来说,林国栋慷慨分润的情谊实在难得。我和他人手一个玻璃杯摇摇晃晃回宿舍,还能够攀爬空心砖墙上到二楼阳台。究竟是如何办到的,我们第二天都说不明白。不过,这也都没什么,最让我难忘的是:天亮醒来之后,我们都发觉一桩怪事,那就是我们的玻璃杯是半满的,里面盛的既不是大曲,也不是乌梅,而是无数落花。 “太?异了!什么时候落的?”我问林国栋。 这个“文青”笑笑,说:“我们的青春啊,我们的青春!” 酒的甲骨文()右边是个尖底的“酉”字,就是酒樽;左边看似楷书的水字偏旁,却不是水,而是溢出的酒的形状。可见古人造字是有主张的。那水字偏旁,是在模拟酒浆发酵的情状,而非泛泛指液态。 到了金文(),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个尖底的酒樽,只不过樽身刻画的图形略有变化,溢出的三滴酒被省略了。“酉”字也扩充了它的含义,因其为地支的第十位,也用来指称农历八月(这是由于夏历建寅的缘故)。到了这个月份,谷类成熟,农事完毕,可以酿酒了。著名的毛公鼎底部的铭文就有“毋敢湎于酉”的文句,这是周宣王勖勉毛公“不可酗酒”的训示。 根据《周礼·天官》的记载,有“三酒”之称。有事而饮,谓之“事酒”;无事而饮,谓之“昔酒”;祭祀而饮,谓之“清酒”。有事容易理解,无论私家成礼,或者是官家典仪,都可以用酒来助引情感。可是“无事而饮”,还有个“昔酒”的名目,就颇费思虑。我推测这个“昔”,不是往昔的昔,而是“昔肉”(干肉)之昔,后来写作“腊肉”。没事喝一点,配腊肉,这是古人最简单的娱乐了。 关于“酉”字,司马迁在《史记·律书》里有文字学角度的说明:“酉者,万物之老也。”这个说法,自然是从前述八月农事熟毕而来,但是到了晋代的《搜神记》,竟然会以年岁老大的“龟、蛇、鱼、鳖、草木之属”为“五酉”,认为这些东西老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变怪。 在文字演进的过程中,“酉”字成为一个部首,旁边加上一个兼具意义的声符,就会形成庞大的形声字群组。关于酒种,甜酒称为“醴”,薄酒称为“?”,厚酒称为“醇”,清酒之用为祭祀者称为“醍”,味浓而美者称为“醑”,酒汁、酒滓相混的浊酒称为“醪”,用米谷为糜和上酒曲等酿成的发酸的饮物则称为“醯”,也就是今日我们习称的醋了。 关于制造,施以曲?发酵,称“酝”“酿”;去糟粕、取精华,也就是漉取,则谓之“?”;一夜间发酵速成的酒也有专称,谓之“酤”——右边居然是个“古”字,好像很不合乎字面义。至于发酵之后尚未过滤的酒,叫作“醅”,醅上的浮沫,则称“蚁”或“绿蚁”,见诸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形容喝了酒的状态,也有大量的字。微微有点儿意思了,谓之“醺”;一点儿意思都没有,谓之“醒”;意思到了,谓之“醉”;意思过了头,甚至失去了知觉,英文谓之“blackout”,中文也有专字,谓之“酲”;与“酲”的状态不相上下的,还有一个词语:“酩酊”;无论意思多少,一旦上脸,就叫“酡”;酒品不好,醉后逞凶的,叫作“酗”。有时候这个“酗”字的右边不写“凶”,而写“句”,说来也没什么道理。 至于饮酒的场合和环节,也有不少讲究。古礼严明的时代,饮食皆须祭祀,喝酒之前,必须倾酒以祭地,还有个名堂,叫作“酹”。苏轼的《念奴娇》中,“一尊还酹江月”说的就是这码事。而在《前赤壁赋》里,东坡写曹操,用的是这几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酾”就是滤去浊酒中的酒糟,取其清者。不过,多掌握几个语词,也称不了“酒博士”,这个名号是伺候酒桌者的专呼。 我不知道你下回与人共饮的时候喝些什么,酒量几何,然而,如果席间只是翻来覆去“来”“喝”“干”那么几个字,就实在有些乏味了。酒之味、酒之趣、酒之风流,应该都不是神智舒张弛荡就算数了。再仔细想想:能够经得起一醉的落花,该有多少才能填满青春的杯子呢? (一介摘自理想国|天地出版社《见字如来》一书,王青图)
1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