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情绪再学习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创伤记忆似乎会发展成大脑的固定功能,原因在于创伤记忆会干扰后续的学习,尤其是再度学习以正常的方式应对创伤事件。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获得性恐惧,杏仁核再次在大脑有关区域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使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受到扭曲。不过,要克服获得性恐惧,新皮层是关键。

专家导读

获得性恐惧使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受到扭曲。但是,强烈的情绪记忆及其引发的思考和反应模式可以随时间而改变。

“恐惧调节”被心理学家用来形容本身没有任何威胁的事物由于与个体记忆中恐怖的东西发生联系而变得可怕的过程。查尼博士指出,如果对实验室的动物进行“恐惧调节”,这种恐惧会持续很多年。学习、保留并实施恐惧回应的大脑主要区域是下丘脑、杏仁核和前额叶之间的神经回路,也就是神经失控的通道。

通常来说,个体通过恐惧调节学会害怕某种东西,而恐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除。这个过程可能是通过神经再学习实现的,即个体再次遇到他所害怕的东西,但这种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比如,有个女孩以前曾被德国牧羊犬咬过,因此对狗产生了恐惧,但假设她搬到新家后,邻居家有一只很温顺的牧羊犬,她经常和牧羊犬一起玩耍,那么自然而然的,她就会慢慢地不怕狗了。

个体一旦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自发的再学习机制就会失灵。查尼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的大脑变化过于强烈,因此只要遇到触发创伤回忆的东西,杏仁核就会失控,进一步强化恐惧的神经通道。这意味着个体永远也不会对所害怕的东西产生平静的感觉,也就是说杏仁核永远也不会再度学会更温和的反应。他指出,“恐惧的‘根除’需要活跃的学习过程参与”,但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这种功能已经受损,“导致情绪记忆不正常地持续下去”。

不过,假如借助恰当的经验,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是可以消除的。强烈的情绪记忆及其引发的思考和反应模式,可以随时间而改变。查尼认为,情绪的再学习与大脑皮层有关。在杏仁核中根深蒂固的原始恐惧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前额皮层主动抑制了杏仁核要求大脑其他部位对恐惧作出反应的命令。

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戴维森发现左前额皮层具有减缓困扰情绪的功能,他提出:“问题在于你摆脱获得性恐惧的速度有多快。”在实验环境下,人们学会厌恶吵闹的噪音——这是获得性恐惧的一种范例,类似于轻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戴维森发现,左前额皮层较活跃的人克服获得性恐惧更为迅速,这再一次证明了大脑皮层具有摆脱获得性困扰情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