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十六章 情绪教育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国家主要的希望在于对青年的正确教育。

——伊拉斯谟


这群学生的点名方式很特别。15个五年级学生围成一圈,盘腿坐在地板上。当老师念到学生的名字时,他们不是按惯例空洞地回答“到”,而是说出表示他们情绪高低的数字。1表示情绪低落,10表示情绪高涨。

今天学生的情绪很高:

“杰西卡。”

“10:我很开心,今天是星期五。”

“帕特里克。”

“9:兴奋,有点紧张。”

“妮可。”

“10:平静,快乐……”

这是努埃瓦小学“自我科学”的课堂。这所学校是由旧金山银行世家克罗克家族的豪宅改建而成的。现在,这幢酷似旧金山歌剧院迷你版的大厦,容纳了一所堪称情绪智力教育样板的私立学校。

自我科学课程教的是感受——在人际关系中爆发的自身和他人的感受。从本质上说,这个主题要求师生共同关注儿童的情绪构造,这是美国大多数学校课程一直以来所忽略的方面。自我科学的教学方法包括以儿童在生活中遇到的紧张和创伤性事件作为当天的主题。老师讲述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被忽视带来的伤害、妒忌,以及可能会升级为校园争斗的分歧。凯伦·斯通·麦科恩(Karen  Stone  McCown)既是自我科学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努埃瓦小学的创始人,她认为:“不关心孩子感受的学习不能称之为学习。情绪教育与数学和语文一样重要。”

专家导读

情绪教育有关的课程名称包括:“社会发展”、“生活技能”、“社交与情绪学习”、“人际智力”等等。

自我教育是情绪教育的先驱,预示着情绪教育的理念正在美国得到推广。与情绪教育有关的课程名称有“社会发展”、“生活技能”、“社交与情绪学习”等。还有一些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使用“人际智力”这个术语。它们的共同点是致力于把提高儿童生活与情绪竞争力水平纳入常规教育——不是仅仅作为补救措施教给所谓的“问题儿童”,而是作为必不可少的技能和知识系统地传授给所有的儿童。

情绪素养课程的发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情感教育运动。当时的理念认为,对于心理和激励方面的课程,如果能够知行合一,学生的体会就会更加深刻。当然,情绪素养运动彻底改变了情绪教育的面貌,情绪素养不是用情感来教育,它教育的是情感本身。

很多类似课程及其推广直接源于以学校为依托、持续进行的预防项目,每个项目针对不同的问题,比如青少年吸烟、滥用毒品、早孕、退学以及最近出现的暴力趋势。我们在前面提到了W·T·格兰特基金会对预防项目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如果预防项目传授情绪与社交竞争力的核心技能,比如控制冲动、抑制愤怒,以及寻找创新方法解决社会问题,这些预防项目的效果将更加显著。根据这个原则,新一代的预防措施开始出现。

我们在第十五章了解到,特定的情绪与社交技能缺陷使攻击性和抑郁等问题更加严重,旨在解决此类问题的预防措施将对儿童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但是这些用心良苦的预防措施基本上还停留在心理学家实验研究的层面。下一步要总结这些针对性极强的科学项目的经验,作为预防措施推广到所有学校和所有学生,由普通教师进行传授。

专家导读

太多的问题都是由情绪引起的,学校引入情绪教育,应该以情绪和社会生活本身作为教育的主题,小处着眼,大处着手,这有利于预防很多问题的出现,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这种更成熟和有效的预防方法包括对艾滋病、毒品等社会问题的相关信息的了解,并在青少年开始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介入预防。不过这些项目不变的主题是情绪智力,也就是能对特定社会问题产生影响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引入情绪教育的新起点是以情绪和社会生活本身作为教育的主题,而不是把它们看成儿童生活中无关紧要但又无法抗拒的干扰因素,或者在儿童爆发情绪问题的时候,临时把他们带到辅导员或校长那里,试图用纪律手段解决情绪问题。

情绪课程本身乍看之下似乎平淡无奇,无法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情绪课程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一样,在一定的年限内持续不断地传授给儿童,从小处着眼,但效果很显著。随着时间推移,情绪学习慢慢变得根深蒂固:经验不断重复,大脑神经通道得到强化,形成神经习惯,在遭受强迫、沮丧、伤害时加以运用。日常的情绪素养课程看起来无足轻重,但结果——得体的行为——对我们未来的影响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