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第六章 神驰状态:工作中的忘我境界如何培养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乔·克雷默修理技术一流,他是南芝加哥一家工厂的焊工,主要负责协助组装铁路机车。乔有很好的技术,无论机器出了什么问题,人们都会请他帮忙。乔喜欢钻研机器运作的原理,他在小时候就曾经把家里的烤箱拆开又装上,他孜孜不倦地专攻各种机器问题。有一次,他决定在家安装一套地下喷水系统,可是一时买不到合适的喷水设备,于是他就自己设计,竟然在自己家里做出了一套喷水设备。

乔在机械修理方面也是个多面手,工厂里的工作他样样精通。工厂里有200多人,一旦某人有事不在,他就能及时补上空缺。乔虽然已到了花甲之年,却仍然对本职工作热情不减,他干自己的老本行已经近40年了。工厂管理者说:“我要是再有五个像乔这样的员工,就会在这个行业里成为龙头老大了。”

有些人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发现乐趣,乔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乔也是典型的优秀员工,工作业绩十分突出,他能够从工作中找到乐趣。他工作时乐在其中,不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多么与众不同,实际上,他所从事的工作再平凡不过了。他在工作时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被称为“神驰”  [3]  。正是这种神驰状态推动人们在工作时尽心尽力,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会专心工作。

如果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就会进入神驰状态,工作时兴致勃勃,甚至能在工作中学到很多新技能,换句话说,我们会在工作时探索新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方法。我们会被工作中的挑战吸引,进而忘我地工作,以致全然忘记时间的流逝,这就是神驰状态。这时,我们做什么都感到得心应手。我们可以面对不断变化的挑战,进行灵活调整,工作时随心所欲,做事节奏如行云流水一般。神驰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神驰就是人们工作时最强大的驱动力。我们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助于我们进入神驰状态。当然,让人感到愉悦的事情不尽相同,就好比机械工人可能对焊接有关的东西感兴趣,外科医生可能被高难度的复杂手术所吸引,室内装潢设计师则会因为一些富有个性的装饰风格和色调而惊喜万分。我们在神驰状态下工作时就会有工作的动力,工作本身也就成为一种享受。

在神驰理论以外已经有人提出多种不同的解释分析人们工作的动力,神驰理论只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人们工作的原动力。我们并未否定外在激励因素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外在的激励因素可以鼓励人们达到一定的工作标准。工厂里的外在激励包括认可工作业绩、升职加薪、给予优先认股权、发奖金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是一个人工作时要想表现卓越,关键推动力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发自内心。

举个例子,如果把人们一天的感受记录下来,你就会发现,人们觉得工作是乐事,往往不仅是因为工作能带来经济收入,主要是因为他们喜欢自己的工作。当人们以寻求乐趣为主要工作动力时,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假如一个人只为了赚钱而工作,就会觉得工作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甚至有点儿痛苦。如果遇到棘手的工作、压力很大时,一般人就会更加痛苦。相反,如果我们喜欢一份工作,即使薪水很低,我们也能干得很起劲。

总之,人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或者说人们工作时满足感的来源是什么呢?研究人员就这个问题调查了700多位60岁以上的男女,他们当中无论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已经快要结束了。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工作动力就是“能面对有新意的挑战”,其次是“工作本身包含让人充满干劲的因素”,再次是“不断学习的机会”,排在这三个因素后面的是“完成工作后的自豪感”、“在工作中建立友谊”以及“在工作中帮助他人或传授给别人知识或技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的“缘由”当中,地位和职务排在靠后的位置,而经济收入则排在最后。

传统的激励因素已经不能促使人们在工作中有最佳的表现。要想在工作中有杰出的表现,人们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在其中找到乐趣。

英文中的“动机”(motive)和“情感”(emotion)都源自同一个拉丁文词根“推动”(motere)。引申一下,我们可以说,情感和动机促使我们追求目标,二者进一步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反过来说,动机又推动我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也指导我们的行动,一个人工作时有良好的感觉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效果。



热爱工作,必有回报


一个人处于神驰状态,再苦再难的工作也变得相对容易。一个人外在的表现能够反映其大脑内在的运行状况。神驰就体现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全情投入于一件难度系数很大的工作,可是大脑运作时却消耗很少的能量,毫不费力。原因可能是,如果一个人觉得工作枯燥乏味,缺乏工作热情,或者因焦虑而思维混乱,大脑的活动就是无序的。如果大脑活动本身处于极为混乱的状态,即使这个人能勉强集中精神,大脑细胞的活动也是紊乱或杂乱无章的。相反,在神驰状态下,大脑活动的方式体现出高效率和准确性,耗费能量也比较少。这样,即使人们从事很棘手的工作时,大脑皮质一般也会处于较低的兴奋水平。

工作是人生舞台上的一部重头戏,人们在工作中有机会进入神驰状态。米哈依·西克赞米哈依(Mihalyi  Csikzentmihalyi)是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他率先对神驰状态进行了研究。他挑选了107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管理者、工程师以及生产线上的工人。他给这些研究对象配备了一个遥控提示器,定时提醒他们记录自己做的事情以及做这件事时的感受。研究结果令人大吃一惊,结果显示,平均来说,人们处于神驰状态的时间有50%左右都是工作中,只有不到20%出现在消遣时。在闲暇时光,人们最常见的情绪状态是无聊!

不过,人们在工作时有多少时间处于神驰状态因人而异,差异很大。管理者、工程师等人要经常从事较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们对每件工作处理的方式可能都不同,这些人更容易进入神驰状态。相比之下,经常从事比较简单工作的人进入神驰状态的时间较少。控制力较强的人进入神驰状态的频率比较高。一个人运用控制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有人为了增强工作的挑战性,故意把某一工作推迟到最后一分钟才做,或是为了使相对容易的工作变得更刺激,有人可能刻意制造出一个有压力的“冲刺”阶段。

优秀的工作者能够调整好自己,在工作任务和神驰状态之间实现平衡,他们进入神驰状态时往往就是要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目标的关键时刻。在消遣娱乐或是无关紧要的琐事上,他们无须进入神驰状态。对于优秀员工而言,出色的业绩与工作乐趣是相辅相成的。



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一家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发现,制图员被草图中一个简单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项目完工的期限快到了,大家压力都很大。这位项目经理发觉自己拳头攥得紧紧的,憋着一股火,她因那个制图员工作低效而非常恼火。

她努力让心情平复下来,然后问那个制图员:“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于是,制图员唠唠叨叨诉苦,说他遇到了什么麻烦,也指出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太少,很难完成制图任务,还说他的时间太紧张。

这位项目经理表示同情和理解,请他谈谈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她说话的语气很随和,话语也富有鼓励性,与制图员保持目光交流。她告诉制图员,其实,她自己也快累垮了。

她运用提问逐步引导制图员,帮助他看清自己实际掌握了很多信息,而且相信他一定能完成制图任务,这位制图员受到鼓励,加紧工作。谈话结束时,她和制图员开玩笑说,其实有件事大家忽略了,是副总裁接下的这个工程,有问题副总裁要担着。两人都笑了起来,随后,都开始忙手中的工作。

为什么这位项目经理做得很恰当呢?因为她置身其中,能设身处地地体恤他人的感受和难处。

尽管二人谈话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他们的交流方式刚好体现了“心理上置身其中”的交流秘诀。当人们都投入某件事时,就会高度认真,也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工作效率也非常高。如果一个人做事投入,其他人也容易受到影响和感染,也会积极出谋划策,尽力工作。

与此相反的是心不在焉,这种现象最常出现在那些工作时生搬硬套、做事无精打采或缺乏条理的人身上。一般来说,这样的人不会有出色的工作表现。还有一个人也在之前提到的建筑公司工作,做接待员,可她很讨厌自己的工作,她说:“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还得装出一副笑脸,假装热情,代表公司接待来访者,每天说很多重复的废话,这就是我的工作。真让人受不了!我一天八九个小时就这么浪费了。”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的心理学家威廉·A·卡恩把那个项目经理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并指出她有苦处时表达出来,而不是“因忧虑而不知所措。这是一种心理表白,她对他人开诚布公,敞开心扉,而非把烦恼窝在心里”。这种表达和情绪的抒发与神驰的一个主要特征很相似:对手头的工作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与之相反的特性就是麻木不仁、心不在焉。

愿意把内心感受讲出来的人具有很好的自省能力。卡恩分析说,那个项目经理能调整她的情绪;她紧握双拳就说明她已经很恼火,但是她能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所以她能体谅制图员的挫折感,而不是向他发泄怒气。

那个项目经理没受到消极情绪的干扰,因为她有这种能力,所以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回避这些愤怒和烦恼。她没有对制图员的抱怨无动于衷,也没有一见他就大加指责,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她帮助制图员留意已有的信息,把挫折感转化为动力。此外,还指出问题所在,甚至开了个玩笑。这种玩笑是缓和紧张气氛的明智之举,借此也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我们如果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良好的分析,并进行适当的表达,就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更易适应周围环境,可以随机应变,换句话说,我们就可以进入神驰状态。这时,我们思维活跃、幽默诙谐,还能充分进行自我反省,或者能将我们工作中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