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情商(全六册)

乐读窝 > 哲学心理 > 情商(全六册)

说服失败的原因

书籍名:《情商(全六册)》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有这样一个案例,几个单亲妈妈生活并不富裕,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无力供孩子上幼儿园。如果有人出资为这些孩子专门建一所幼儿园,那一定是一件善事。当地有一位艺术家在国内小有名气,她邀请了大约100位朋友出席自己的最新作品展,还邀请大家在当地的高档餐厅吃自助餐。晚餐后,这位艺术家请大家在草坪上聚会,把一位负责管理幼儿园机构的负责人介绍给大家,也借此想让大家与单亲妈妈们认识。没想到,这位负责人唠唠叨叨,开始了长篇大论,她不厌其烦地讲怎样历尽艰辛开办了一所幼儿园。接下来,她又烦琐详细地讲述幼儿园的整个历史,说话又啰唆又难听,让人难以忍受。

如果她只讲10分钟,那效果或许还不错,但她啰唆了将近1个小时。最后,这位艺术家甚至没有机会将单亲妈妈和幼儿园老师介绍给大家。

聚会刚开始时,听众出于对母亲的境况的同情,都勉强留了下来。但后来天黑了,蚊子“嗡嗡”乱飞,客人们也逐渐散去了。

艺术家的丈夫是位年长的绅士,他可没有那么大的耐心,他忍不住站了起来,从容不迫地走到放蛋糕的桌前,鞠了一躬,说道:“你说的太多了!蛋糕都快撑不住了!”他的话音刚落,所有假装在听那负责人讲话的人都走向摆放蛋糕的桌子,开始吃饭后甜点。

即使一个人动机良好,但如果不能把所谈话题与对方情感联系在一起,所产生的影响力必然微乎其微;一个人出发点再好,但如果没有与对方交流信息的恰当方法,也很难成功。那位艺术家的丈夫讲话虽然看似不礼貌,可是却切合了众人的情感需求,就远比那位唠唠叨叨的幼儿园负责人讲话效果更好。

过分依赖某些技术手段,比如用精心制作的幻灯片或是详尽精确的统计数据等说服听众,往往可能因为展示的时间过长而错失良机。必须切合听众的情感需求,说服才能奏效。平庸的演讲者通常喜欢讲枯燥乏味的数据和事实,或是夸夸其谈,从不考虑与听众情感上的碰撞。如果你不能准确把握听众的情感或反应,也许所讲的观点别人听不进去,出现冷场,甚至引起众人反感。

无论我们多么才华横溢,如果不善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那么聪明才智也无用武之地,尤其是对在理工类、医学、法律、行政管理等需要很强认知能力的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更需要说服力。进入这些领域工作首先就需要很强的认知能力,可是仅有认知能力还不够。华尔街一家大型经纪公司研究部的一位管理者对我说:“干我们这行,必须善于计算。但是要做成生意,还得擅长说服他人。”

说服能力差的表现包括:


•不能建立人际关系网,也不能“说服他人支持自己”。

•过分依赖原本熟悉的方法策略,而非见机行事、选择最佳方法。

•不顾信息反馈的情况,固执己见。

•不注意或不能激发他人的兴趣和热情。

•讲话效果适得其反。



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玩弄权术者


他是一位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对他来说一切看似尽善尽美。他的妻子出身显赫,他本人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是德国一家历史悠久的大型家族工业公司的高级管理者,他负责的部门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他的处事方式是一门心思取悦上级领导,对外想留下完美的印象。然而,下属向他汇报工作时,他却专横霸道,好像对待奴隶一样。

公司外聘一位专家对这位管理者进行测评,这位专业咨询顾问告诉我:“初次见面时,我被他的好印象迷惑了,可是他的下属在他面前战战兢兢,他对下属毫不尊重。如果他对下属的工作不满意,就严厉斥责。可是,假如上级领导工作没做好,他就不发话。员工的工作感情受到伤害。最后,首席执行官将他调离原部门。可是,由于他总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结果,他再次爬上了另一个高位。”

在有些公司,老板重视的不是工作业绩,而是看谁顺眼,看谁会讨上级喜欢,就提拔谁。这位好谄媚的德国管理者就是爱谄媚的典型。那位咨询顾问后来告诉我:“这类人给上级领导留下很好的印象,可是在下属眼中却不怎么样。因为他根本不关心下属,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利益,一心想着自己,甚至把组织利益抛在脑后。”

这样的管理者虽然有闪耀的光环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却不能树立丝毫威信。在社会上,玩弄权术、假公济私的人迟早会被戳穿。优秀管理者建立威信,这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为求私利不择手段截然不同。一个人有威信就能显示力量,他的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符合大众利益,而不一心求取私利。

有一位分析家专门研究威信力问题,他与300家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他说:“我们研究发现,优秀的管理者或经营者虽然也追求自己的地位、威信和利益,但是他们不会以损害他人或集体的利益为代价。”

交流能力

能洗耳恭听别人的意见,并传递有说服力的信息

人们一旦具备这种能力,就可以:

•与人交换意见时卓有成效,在调整自己情绪的同时,敏于察觉对方的情感状态。

•直截了当地处理难题。

•注意倾听对方意见,努力做到互相理解,愿意共享信息。

•鼓励开诚布公的交流,无论是坏消息还是好消息都能坦然面对。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以电子邮件作为沟通渠道;宝德隆公司的董事长马丁·艾德斯顿(Martin  Edelston)则通过设立意见箱与公司员工沟通;眼镜蛇电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里·卡洛夫(Jerry  Kalov)怎么做呢?要想和他沟通,任何员工都可以拨打一个专门用来和他沟通的分机电话,这个分机电话一响,他第一时间接听。

各个老板的沟通方式不同,这说明他们各自在解决难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卡洛夫回忆说:“员工期望我能亲自倾听他们的心声,至于我想不想听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其实,在他进入管理层之前很久,就想过用电话与大家保持沟通。“当时,我有些意见想表达,可是我的顶头上司不让我说,怕我抢了他的功劳,要么就是他不同意我的意见。所以,每当我感到有好主意要说时,总是没法和上级联系……结果错失良机,下一个好主意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出来。”

卡洛夫接着说,电话沟通比边走边谈的方式更好,因为员工直接和高层领导对话,难免有些拘束。有些员工甚至由于害羞而不敢接近高级领导。可是,电话交流很容易进行,又能保守秘密,也保证了交流渠道的通畅,可以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地交流。

开放沟通渠道可以带来很大收获。艾德斯顿有一位下属通常不当面对他讲什么,但是他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入意见箱。结果,他的好想法一年为公司节省了50万美金。一名发货员建议,把公司的邮递费控制在1.8千克邮资范围内。公司每次邮寄出去的书籍数量减少了1/8,节省的费用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巨款。

营造一种畅通交流的氛围很重要。美国员工抱怨最多的就是很难与管理层沟通,有2/3的人指出交流渠道不通畅妨碍了他们更好地工作。

所罗门美邦公司管理部主任马克·勒尔对我说:“我想,如果与员工畅通无阻地交流,就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如果与员工坦率交流,员工就会尽力而为,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如果拒绝与他们的交流,他们就以为自己不过是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而已,固定在那里没什么工作乐趣可言。”



情绪和含义


有一家传媒公司年营业额高达20亿美元,该公司的广告业务经理曾向我诉苦:“老板从不流露任何情感。我的业绩无论怎样,她都没有表态,也不称赞我。我最近谈成了一笔大买卖,这笔生意能使公司一年广告收入高达600万美元。可是,我告诉老板这个消息时,她的反应不是‘你太棒了’,而是淡淡地说:‘要确保他们兑现,因为这是一笔大生意。’她说话时没有半点儿感情,没有一丝一毫的激动,也没有对我说任何鼓励的话。她说完就转身走了。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销售经理时,他们都夸我干得非常好。这是我做成的最大一笔生意,可是老板却对我的辛劳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这位业务经理接着说:“一开始我以为自己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可是后来发现,其他员工也有同感,大家都认为她从不表露任何积极的感情,也不给予他人鼓励。无论什么事,她从不称赞……我们这个团队业绩一直很不错,可是感觉我们和她好像毫不相干似的。”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切社交能力的根基。优秀的管理者在沟通能力上与业绩差的管理者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位业务经理的老板就缺少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严重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个人要想运用同理心,就必须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要想进行良好沟通,也必须如此。倾听他人意见时需要提出恰当的问题,不抱偏见,也要善于理解对方的意见,不打断对方,善于征求意见。人们评估他人是否善于交流时,倾听是重要的衡量指标。我们可以说,倾听是最需要经常培训的业务能力之一。

要想在交流方面卓有成效,就必须控制好情绪。有人曾针对130名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越强,别人越愿意与他交流。与同事、下属交流时,保持冷静和耐心很重要。同样,将心比心地分析一下,老板也不愿意与那些胡搅蛮缠的人交流。

关键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心情,而在于我们怎样保持沉着冷静。与人交往时,最好努力保持一种中性情绪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心平气和,也能根据情绪需要随机应变。这就像开车时挂中挡一样,随时可以转向或是加减速。在情绪方面,我们保持中性情绪,就可以随时全力以赴,这样要比不表露任何情绪的状态好。



保持冷静


一个人如果心情波动起伏,就不能顺利交流。我们与人交流时心绪不宁,别人也无法与我们交谈。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Irving  Goffman)把我们因心绪不宁而无法交流的状态称为“失神”,也就是交谈时心不在焉。

我们有能力保持冷静,就能在做事时心无旁骛、全神贯注、随机应变。这种保持冷静的能力一直备受重视,无论在什么文化当中,保持冷静都是优秀的特质,即使有些文化声称激动胜于沉默也不例外。如果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或是人们面对惊慌失措者或极度悲伤者都能保持镇定,那么交流会很顺畅,谈话结果更有益。反之,背着沉重的情感包袱,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当前情感的调配中。

有人曾针对中上层管理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最善于沟通的管理者无论处于什么情感状态,都能尽力保持镇静和耐心。即使自己情绪起伏不定,他们也能把负面情绪暂时搁置,集中精力与他人交流。结果,这样的管理者能抓住时机,获取必要的信息,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包括给予建设性的信息反馈。他们不会轻易驳斥或指责对方,而是具体指出对方哪里做得对、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在采取补救措施时,他们也指出怎样可以扭转局势。领导控制情绪、保持冷静才能让对方畅所欲言。领导倾听时也要调整自己,随机应变,而非一直按照自己的套路讲话。

在社交场合,一个人热情帮助他人,有外向型的性格,这本身不能保证交流顺畅。此外,一种文化中有效的沟通方式可能在另一种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碰壁。

有时,要想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在美国西南部有一处旅游胜地,工作人员如果过分主动、说话太多,反而引起反感。在这类安静雅致的景区,员工过分健谈或过于热情往往让客人感到受打扰。客人来这个地方是为了享受清静的生活,有些私人的空间。因此,该旅游景区的管理层要求员工在客人寻求帮助时再帮助,而且要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提供帮助。

控制冲突的能力

谈判并解决分歧。

人们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可以:

•老练巧妙地与强硬难缠的对手周旋、应对紧张局势。

•觉察潜在冲突,把分歧摆到桌面上,设法减少冲突。

•鼓励提出异议,公开进行讨论。

•制造双赢的结果。



马克·勒尔说:“有位银行家想把一家铜矿公司卖给投资者,他需要找一位专门研究矿业的专家写份报告,以便能卖出这家铜矿公司。可是他却被那位专家拒绝了,这位银行家很生气。而我和那位专家刚好是同事,于是银行家向我报怨,说那位专家拒绝给他写报告。”

我去找那位专家了解情况。他告诉我说自己累垮了,每周工作七八十个小时,月底之前还必须完成18个公司的研究报告,还要去波士顿参加会议。他说,写这份报告要耗费40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谈话后,他去找那位银行家,解释说自己不堪重负。但他还是说:“如果你确实想让我写,我也乐意效劳。”

这位银行家了解到这位专家的难处后就另想办法,找其他人写报告。不过,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突然发火,因为每个人都很忙,都累得精疲力竭,就很难听取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以为别人不如自己忙,于是很难做到通情达理。

人们很难花时间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做到这点的确比较困难,除非这个人善于倾听,也能觉察对方的感受和所思所想,否则就不可能提出合理的建议,也不能提供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

有些人非常善于解决冲突,他们在难题出现之前就能看出苗头,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使当事人冷静下来。勒尔指出,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同理心是很关键的。那位银行家了解专家的难处后非常通情达理,也就避免了冲突的升级。

有些人从事审计、警务和调解纠纷的工作,这些工作都处在重压之下,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工作。要想工作成功,就必须处事谨慎、机敏精明。美国政府在招聘税收稽查员时,就要求应聘者能够在工作时避免敌对情绪,也要让对方满意。总之,就是要有熟练的社交能力。美国运通公司要求财务顾问具备以下能力:察觉到冲突背后的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必要时向他人赔礼道歉,能开诚布公地讨论各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