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荧光笔、下画线和反复阅读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一系列调查发现,重复接触可以强化记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恩德尔·托尔文在当时做了一项实验,用记英语普通名词的方法来考查人们的记忆力。实验第一阶段的内容很简单,给不知情的参与者一列成对的词组(例如,“椅子——9”就是一对词组),让人们念6遍。每对词组的第一个单词都是名词。在念完6遍之后,参与者才被告知要记忆一列新名词。一组人就记忆刚才念过6遍的词组中的名词,而另一组人要记忆的名词则与他们刚才读过的不一样。令人意外的是,托尔文发现两组人记忆单词的效果并没有区别——从统计上看,两组人的学习曲线是重合的。按照一般人的直觉来说,这肯定不可能,但事实证明,事先接触对事后记忆并没有帮助——仅靠重复无法增进学习效果。之后也有许多研究人员做过进一步的实验,考查重复接触或是长时间思考一件事情到底能不能对今后的记忆有所帮助。这些研究都证明并解释了这样的发现,那就是重复本身并不能带来出色的长期记忆。[11]

这些发现让研究人员开始调查重复阅读课文到底有多大好处。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在2008年的《当代教育心理学》上刊文,介绍了他们在自己学校和新墨西哥大学进行的一系列研究,使人们对重复阅读帮助理解和记忆散文的效果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大多数研究一样,这些研究也借鉴了前人的经验。他们的一些研究显示,多次阅读相同的课文,人们的理解以及延伸出来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重复阅读只有微不足道的好处。这些好处体现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中。第一种情况是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在阅读过学习资料后立刻重新看一遍,另一组则只看一遍学习资料。两组学生在看完资料后马上接受测验,念两遍的学生要比念一遍的学生成绩稍好。不过如果把测验的时间延后一些,立刻重复阅读的好处就体现不出来了,两组人的表现都处于同一水平。第二种情况则是让一些学生先阅读资料,几天之后再读一遍。这组进行了间隔阅读的学生,测验成绩就好于那些没有重读的学生。[12]

在后续实验中,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们想要弄清楚在先前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是比较一下重复阅读在拥有不同能力的学生中的效果。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类似于课堂的学习场景。他们从课本和《环球科学》杂志中抽出5节不同的段落,让148名学生阅读。这些学生来自两所大学,一些人的阅读能力很好,另一些则较差。他们让一些学生只读一遍材料,另一些则连续阅读两遍。之后,学生们要回答问题,看看自己从资料中学到了什么,能记住多少。

无论是哪组学生,无论他们来自哪所学校,无论他们在什么条件下做测验,这组实验都表明,连续重复阅读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测验条件下重复阅读,根本没有益处可言。

看看结论吧:在初次阅读过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但是连续多次阅读只是空耗时间,好处少得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浪费了时间,错过了耗时更少且更有效的方法。然而,对大学生的调查证明,教授们还是在用自己的老办法教学:标亮、加下划线、长时间盯着笔记与课本——还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至少到现在为止依然如此。[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