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为了让你理解究竟何种程度的困难才是合意困难,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编码


假设你是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官解释并演示伞降着地技巧。这时候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大脑是如何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的,就目前来说,人类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一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编码,同时把大脑中的这种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它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是短期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短期的、不规则的记忆会指导我们处理很多事情。例如今天健身换衣服的时候,如何修好储物柜上损坏的插销,上完健身课之后记得在半路给车换机油。这类记忆都不会存在太久,这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要牢记那些将来有用的经验与知识,而且要记很长时间。就拿米娅来说,她需要记住那些特定的跳伞步骤,不然落地的时候就会扭断脚踝,甚至丢掉性命。[6]



巩固


把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巩固。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因此会被轻易改变。在巩固过程中,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这可能会需要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而且涉及对新资料的深层次处理。科学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就是具备已知。另外,巩固也非常讲究搭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米娅拥有丰富的运动技巧、不错的身体素质,以及先前的经验。这些知识都可以和一次成功的伞降着陆所需要的元素联系起来。不管用什么方式,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长期记忆巩固起来,都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我们之前指出的那样,睡眠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

大脑巩固新知识的方式和写文章的过程非常相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几次修改过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先不管这篇半成品,让它发酵一下。等你一两天后重新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在头脑中更明确了。或许你现在能意识到,自己要表明三个主要观点。你把这些观点和读者熟悉的案例以及辅助信息联系了起来。你重新安排并整理了论点,让它更具说服力,也更精炼。

同理,人们在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一开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最明显的。巩固有助于组织并强化学问。同样的道理,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检索很明显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从长期记忆中检索一段内容的做法,既可以强化记忆痕迹,又可以让这些东西变得可以修改。具体来说,就是让它们能和最近学到的东西关联起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再巩固,是检索练习修正并强化学习的方式。

假设入学第二天,教官就安排你做滚翻式跳伞着陆,而你又想不起正确的姿势,调整不好自己:没有并拢双脚与膝盖,没有稍稍屈膝,没有盯着地平线,而是反射式地想要伸手撑地,没有把肘关节紧紧贴在体侧。那么在真正的跳伞中,你就有可能摔断胳膊,或是肩膀脱臼。重新梳理你前一天学过的东西,付出的努力或许没有明显效果,但只要这样做了,跳伞过程中的关键动作就会更明晰,而且会被再巩固成更扎实的记忆。如果你接连不断地一遍遍练习,无论是滚翻式跳伞着陆,还是外语单词的词形变化,你都是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上学习,并不会花费太多脑力。你进步得相当迅速,但你所做的一切并不能强化这些技能的重要表征。你那些暂时的成绩并不代表所学的东西可以保持长久。反过来看,如果让记忆稍微淡忘一些,例如用间隔或穿插内容的方式进行练习,检索就会更耗精力,你的表现会差一些,你会感到不太满意,但你学到的东西会更扎实,以后也更容易检索。[7]



检索


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我们要做两件事情。首先,在把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扎实。其次,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我们今后回忆这些知识时能够游刃有余。掌握有效的检索线索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转化为记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检索知识,和学习本身一样重要。

即便有人教我们打绳结,我们还是记不住方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练习,也没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假设某天在城市公园里,你碰见了一名鹰级童子军(美国童子军年龄最高的一级组织)在教打绳结。你一时兴起学了一个小时。他演示了8种或10种绳结样式,解释了每种样式的用途,让你进行练习,临走还送你一条小绳和一本小册子。你回家后下定决心要练习这些绳结的打法,但是生活太紧张,没有练习的机会。绳结手法很快被忘掉了,整个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什么也没学到。说来也巧,第二年春天,你买了一艘小船,想钓鱼。你想把锚系在缆索上,但是手拿绳子不知所措,只记得要把绳子末端绕一个圈。这时你其实就在练习检索了。你把童子军小册子找出来重新学习如何打单套结。你用绳子绕一个小圈,然后将短的那一头从圈里穿过,嘴里默念着口诀:“兔子钻出洞,绕树走一圈,然后再回来。”再次检索后,你开始上手,而且绳结也打好了,就和你心里想的童子军的作品一样。之后,你在椅子旁边放了一根绳子,在电视播广告的时候练习打单套结。这就是在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在之后几周里,你吃惊地发现,只要有一根打好结的绳子,很多小事情做起来都会非常轻松,这也是在进一步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到8月,你已经彻底了解了单套结在生活中的所有用途。

只要有亲身体会,再加上时不时的练习,重要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就不会被遗忘。假设你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跳伞,那么当别人讲授跳伞技巧时,例如拉备用伞开伞索的方法与时机,或者在1  200英尺的高度可能会出什么问题,撞在别人的伞上该如何“游出来”,你就会认真听下去。当你累得躺在床铺上睡不着觉,不想再过第二天的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默演练。这也是一种有间隔的练习,而且同样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