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书籍名:《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    作者:Peter C. Brown



另一种重要的认知差异存在于“规则学习者”和“案例学习者”之间。两者间的差别与我们前面刚刚讨论过的认知差异有些类似。在化学课上研究不同的问题,或是在关于鸟类的课程上学习标本与识别方法时,规则学习者倾向于提炼出基本原则,也就是“规则”,来区分研究的案例。在以后遇到新的化学问题或是鸟类标本时,他们可以把规则当作一种手段给新问题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解法或标本箱。案例学习者则倾向于记住具体的案例,而不是基本原则。当遇到不熟悉的案例时,由于不理解分类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规则,他们只能从最近记住的案例中寻找共性,哪怕这个案例与新问题不太相关。不过,在比较两组不同的案例,而不是一次只专注于学习一个案例时,案例学习者总结基本规则的能力或许会得到提高。同样,他们更有可能发现不相关问题的普遍解决方案,前提是他们能对问题进行比较,并试着发现问题背后的相似性。

我们用规则学习研究中的两个假设问题说明这一点。一个问题是,将军的军队准备攻占城堡,城堡外有护城河。探子给出消息说,护城河上有几座桥,但城堡里的指挥官让人在桥上埋了地雷。地雷间留有通道,城堡里的人可以分成小批过桥进出,寻找食品和燃料。将军如何才能让大部队在不触雷的情况下过桥进攻城堡?

另一个问题是,病人的一块肿瘤没法用手术切除,但是可以通过辐射聚焦切除,不过辐射会穿过健康的组织。要想切除肿瘤,射线就要有足够的强度,而这种强度的射线也会损伤它穿过的健康组织。如何才能在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切除肿瘤?

在研究中,单独提出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会难住学生,但在指导他们考虑两者的相似之处以后,学生便能给出答案了。在寻找相似之处时,许多学生注意到:(1)两者都要把一大股力量对准一个目标;(2)把全部力量集中起来,通过一条路径抵达目标,却又不想产生任何副作用是不可能的;(3)小股力量可以抵达目标,但小股力量不足以解决问题。在分析出这些相似之处后,学生一般都能拿出一套策略,也就是将大股力量分解成小股,沿着不同的路径输送,汇聚到目标上,以致在不引爆地雷或不损伤健康组织的情况下摧毁目标。这样思考的好处在于,在弄明白了这种普遍的、基本的解决方案后,学生就可以解决很多涉及汇聚的问题了。[18]

和高级与低级结构构建者一样,我们对规则与案例学习者的理解也刚刚起步。不过我们知道,同低级结构构建者与案例学习者相比,高级结构构建者与规则学习者能更好地把所学用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你或许想知道,高级结构构建者是否同样是规则学习者。遗憾的是,现在的研究还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从一个小孩会不会讲笑话,我们就可以看出结构构建技能与规则学习技能的发展情况。一个三岁的小孩讲不出敲门笑话[19],因为他缺少对这种结构的理解。当你问“谁在敲门”的时候,孩子会直接把笑点说出来:“门锁上了,进不去!”他意识不到,在被问“谁在敲门”之后,要先回答“多丽丝”,把哏捧起来。但等到五岁的时候,他就变成了敲门笑话专家:他已经记住了这种结构。不过五岁的他还讲不出其他笑话,因为他没学过笑话的关键元素,也就是笑话的“规则”——在讲出笑点之前要先营造氛围,无论是直接表述还是间接暗示。[20]

想想布鲁斯·亨德利弄来一箱当地买不着的鞭炮的故事,你就会明白他这种早期的经验是如何在多年后的车皮生意中发挥作用的。他同样是在利用供求关系这种心智模型,只是后来的模型更为复杂,要用到其他知识,而这些知识是他多年来学习信用风险、商业周期、破产手续概念获得的。为什么车皮会供大于求?因为税收激励让投资者把太多的钱投在了车皮生产上。一节车皮值多少钱?最后一批几乎全新的车皮的生产成本是每节42  000美元。他研究了车皮的使用寿命及残值,也查阅了租赁合同。即便把所有的车皮买来闲置不用,租金也能带来相当丰厚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假设我们自己遇到这种机会,我们也会买下车皮,或者说我们也认为自己会买下车皮。但是买车皮和买鞭炮完全是两件事,即便两者背后的供求关系原则都是一样的。你要买对车皮,理解生意的运作方式,通俗一点儿说,这是诀窍。除非你在工作中理解背后的原则,并能将这些原则构建成一个大的结构,而不是简单地相加,否则知识永远都无法成为诀窍。诀窍是指你学到了就能亲自动手操作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