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乐读窝 > 科幻小说 > 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第21章 做事要有“心计”(3)

书籍名:《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    作者:贺兴兴


  东方朔并没有灰心,而是另辟蹊径地向皇帝推销自己。他用花言巧语吓唬汉武帝身边的那些侏儒侍臣,吓坏了的侏儒侍臣们跑到皇帝身边讨饶,制造了汉武帝面见东方朔给他展示自己学识和口才的机会,并最终得到赏识和重用。

  如果不是东方朔的自我推销术,他怎么可以从众多侍臣中脱颖而出呢?机会不是等来的,就看你是否善于制造机会。

  比如适当地在重要的公共场合亮相,或者偶尔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在公司会议上,主持会议的领导也会偶尔出现错误,这时你会怎么办呢?说,还是不说?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很多人会因为自己对领导的崇拜而湮没了自己的见识,任由会议在错误中进行,或者是对权威的恐惧而不敢触怒领导。如果按照领导错误的思想走下去,将来可能就会出大娄子。这个时候也许会是你难得的一次表现机会,在这样的场合“曝光”,就能展现出你非凡的能力和见识,就能让领导和同事看到你的价值。

  也许你的意见未得到采纳,但是原本毫不起眼的你,一定被人们认识了,也许他们会在后来的失败中记起你的表现,夸赞你的才能和英明。因此,在这样的重要场合,千万不要顾忌面子。如果你还在担心“我说出来大家会不会难堪”这样的问题,就注定你很难成就大事。

  当然,我们“曝光”的方式也需要委婉而含蓄,不要太过扎眼,强出头的方式不仅收不到推销自己的效果,还会成为别人谴责的对象。另外,“曝光”的次数也不宜过频过多,否则你就会给人留下爱出风头的印象。

  3.洞悉心理,投其所好

  领导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呢?抓住领导们的喜好,时常在他们的眼前表现出自己良好的一面肯定会讨得领导们的欣赏。其要点有:

  (1)手脚勤快,做事利索。

  领导们最厌恶的员工特质是:作风懒散、办事拖拉、交办的事不重视、催办多次也完成不了、高姿态……千万不要给老板留下这些印象,即使出现一两次也要及时的改正。相反,如果你手脚勤快,事无大小都争着做,抢着干,就会受领导的青睐,他们一定会对你有好的评价。

  (2)察言观色,领会领导的意图。

  谁都喜欢精明能干的人,只要讨得领导的喜欢和赏识,定会有出头之日。身在职场,是否能够读懂领导,是考验一个人悟性的关键。我们经常听到领导会夸奖某位职员“悟性好,一点就通”,或是抱怨某职员“一点都不灵通,翻来覆去交代了多少遍,还不明白”。可见,察言观色也是自我表现的重要方面。

  如何做到察言观色,成为领导的“心腹”,这绝不是一日之功。唯有平时多围绕领导关心的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把握好领导的意图。

  (3)必要时也要“显山露水”。

  只有具备“过人之处”才能技压群雄,适当的时候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把别人都比下去才能让周围的人心服口服。所以,有时候领导也期望你能够作出点成绩,以便找个理由提拔你。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再遮遮掩掩,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

  4.不和领导争第一

  只要你给别人打工,就需要“藏一手”,这种做法对你是有好处的。锋芒太露,抢夺了领导的锋芒就是你卷铺盖走人的时候。即使你拥有高学历或者自认能力过强,也要表现的比老板逊一点,但是一定要比其他人好。千万不要忽视了领导的存在,与领导形成鲜明的对比,以领导为衬托来展示自己优秀的做法是最傻的做法。要时刻谨记,你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给领导看的,能给你前途的也只有领导。

  懂得推销自己、善于推销自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可以成功地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人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本条件。

  做人做事黄金箴言

  公司不是挖掘你的地方,而是展示你的舞台。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就永远只是公司里的一个小角色。千里马也要学会推销自己,展示自己的才华,否则只能落得个怀才不遇的下场。

  善于交换,安于吃亏

  人跟人之间就是一种交换的关系,说白了,如果你做不到公平交换,那就是你角色的失败。结交人脉也应做到公平交换,你把你的好的资源奉献给他,人家才会把自己的好的资源奉献给你。没有人愿意无偿奉献自己的资源。

  所以,在盘点自己的人脉关系之前,请先冷静地问问自己:你对别人有用吗?在你身上有能被别人利用的地方吗?如果你身上可供人利用的地方越多,证明你越具有价值,而当你越有价值,你就越容易建立起强大的人脉关系。

  “利用”,一个听起来略显贬义的词语,在这里我们要完全脱离其表层意思。我们参加工作,进入岗位,其实便是一种利用关系。因为我们身上有被人利用的价值,像知识、技术、智慧、聪明的头脑、有力的双手等,我们出卖自身的资源获得劳动报酬。这便是一种交换关系,也是一种利用关系。这种交换是一种公平交换,你自身具备的资源优越,那么你获得的报酬就高。

  由此不难看出,在我们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平交换,对人应该是坦率的、真诚的。一个人如果不想付出任何资源,只妄图获得朋友的资源,那他的朋友就会远他而去,这样的友谊也会渐渐无疾而终。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有。其实,我们在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其他。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过程中得大于失或至少等于失。不值得的交换是没有理由的,不值得的人际交往更没有理由去维持,不然我们就无法保持自己心理的平衡。所以,人们的一切交往行动及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依据一定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的。对自己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与保持;而对于自己不值得的,或者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中止这种关系。

  可见,在交往中大方地奉献出你的资源,朋友的资源大门才会对你敞开。友谊便是在这种公平的交换中生存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厚实牢靠的。某种意义上,尽管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所谓“友谊”实际上只不过是“交换关系”。

  正是交往的这种社会交换本质,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无论怎样亲密的关系,都应该注意从物质、感情等各方面“投资”,否则,原来亲密的关系也会转化为疏远的关系,使我们面临人际交往的困难。

  心理学家提醒我们,不要害怕吃亏。郑板桥的“吃亏是福”的拓片为很多人所珍爱,然而真正领悟其中真意的,恐怕为数不多。实际上,许多人在交往中都是唯恐自己吃亏,甚至总期待占到一点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时,这种强化也有利于增加自信和自我接受。这些心理上的收获,不付出是得不到的。

  另一方面,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无非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会形成一种社会存储而不会消失,一切终将以某种我们常常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给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反过来将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显然,吃亏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美好的人际交往世界;而那些喜欢占便宜的人,每占别人一分便宜,就丧失了一分人格的尊严,就少了一分自信,长此以往,必将在人际交往中找不到立足之地。

  当然,如果你自己的人际资源很低劣,甚至毫无资源可言,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纯索取者”。你做不到“公平交换”,事事都要烦搅对方,最终你会成为对方的负担,也许开始,人家碍于情面不好说你什么。但是天长日久,别人的心里越来越不痛快,脾气再好的人也无法容忍这种不能做到公平交换的友谊。终有一天,他会向你坦言,他要放弃跟你之间的这段友情。

  因为谁都会害怕跟一个废物交上朋友,相信你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事实上,甚至连废物本人都可能也是如此想的——他想结交一个大人物,以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命运,然而又怎么可能呢?要知道这样的人,大人物都是视而不见或逃之夭夭的,又怎么肯与他交朋友?

  在我们积极“投资”的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急于获得回报。现实生活中,只有付出,不问回报的人只占少数,大多数人在付出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回报时,就会产生吃亏的感觉。

  不怕吃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不要过多地付出。过多的付出,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笔无法偿还的债,会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觉得很累,导致心理天平的失衡。这同样会损害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我们常常会听人抱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反倒开始不喜欢我了?”殊不知,正是自己付出得太多,才损害了两个人的关系。

  可以想象,如果你想获取更多的朋友,一定要先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让自己拥有更多可供交换的资源。只有这样,人们才喜欢、才更有可能与一个能够公平交换彼此资源的朋友结交,这样一来你跟他人的友情才会让双方乐此不疲。

  做人做事黄金箴言

  交往的本质是一种交换,公平的交换是巩固友谊的可靠保障。吃亏是福,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善于交换、安于吃亏是你交往获得成功的重要砝码。

  责任决定成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早有耳闻,但是天下本就是大家的天下,国家也是大家的国家。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天下兴亡之事,每个中国人都想让中国强大,百姓富足。然而,这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与努力的。那些发泄不满的人,在发泄前,你可尽到你应尽的责任了吗?当然,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如意,有太多的事情让人感到失望。但发泄于事无补,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能从正面去想一想解决的办法,那么是不是可以减少点儿大家的不如意与失望呢?而发牢骚与谩骂似乎只能让人心情更不好吧?

  其实,责任是不分大小的,一丁点儿的不负责任,都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恶果。任何人在工作中的一点疏忽,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甚至更多。

  某广告公司的员工就犯过这样的一个错误。在为客户制作的宣传广告中,由于粗心大意将客户联系电话中的一个数字弄错了。当他把制作的宣传单交给客户时,客户由于时间紧,第二天就要在产品的新闻发布会上使用,所以没有详细审核就接收了。直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在整理剩下的宣传单时,才发现关键的联系电话有错误,而此时这样的宣传单已发放了6000多份了。

  客户一怒之下,向广告公司要求巨额赔偿。由于错在广告公司,再加上客户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的确巨大,无奈之下,广告公司只好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了赔偿。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这件事情传开后,广告公司便在客户中失去了信誉,渐渐没有生意可做了,因为没有人再敢把自己的业务交给他们去做,害怕再出差错给自己带来麻烦和造成损失。

  这样一次看似小小的失误,就把一家本来极有前途的广告公司击垮了。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广告公司的员工在工作时能更认真负责点,把工作做好,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员工的任何马虎都可能使整个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所以,现代企业的领导者都非常注重对员工责任感的培养,有较强责任感的员工不仅能够得到领导者的信任,而且也为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位刚刚从美国读完MBA回国的男青年,由于自身条件优越,他毫不费力地进了一家外资企业的上海办事处。然而,在工作中,老板却总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交给他做,对此,他非常不满意。不久,在公司的一次计划书的招标会上,他认为自己干大事的机会到了,于是便急急忙忙把自己准备的材料交了上去,一心以为可以博得老板的赏识。然而,没想到几天后他却收到了公司人事处的解聘通知书。原来,他因为不在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以至于在计划书中把“进口”误写成了“出口”。所以,只有信守责任,才能做好一切,因为职场中容不得半点不负责。

  试想,一个在责任感方面很欠缺的员工又怎么能给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又怎么能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呢?企业里一个人缺乏责任感,那么他所影响的不只是他自己,而是整个企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要把责任融入员工的日常生活中的原因。如果一个员工没有意识到责任对于他乃至整个企业的重要性,那么他就已经丧失了在这个企业工作的资格,因为员工的不负责任将会使企业的形象蒙受损失。

  周总理做事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同时他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他最容不得“大概”、“差不多”、“可能”、“也许”这一类的字眼。有一次北京饭店举行涉外宴会,周总理在宴会前了解饭菜的准备情况时,他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随口答道:“大概是三鲜馅的吧。”这下可糟了,周总理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间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周总理正是凭着一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大家都知道在数学上,“100-1”等于99,而在责任上,“100-1”却等于0。一个员工的不负责任,就会让顾客对这家企业产生怀疑。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员工的不负责任就会影响到企业在顾客中的整体印象。这就是在责任上“100-1=0”的原则。

  也许有的人还记得,在2004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的特大火灾,造成了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余万元。然而,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事故的直接原因,竟然是由一个烟头引起的:一位员工到仓库卸货时,不慎将吸剩下的烟头掉落在地上,他随意踩了两脚,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匆匆地离开了仓库。当日11时左右,烟头将仓库内的物品引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