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理发店_杂志-乐读窝
乐读窝

杂志栏目

乐读窝 > 杂志

海边理发店

时间:2024-03-03 07:26:57

海边理发店

原浩 一 那家理发店位于海边的一个小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过时的西式小屋。没有鲜花的院子里,立着一架被人遗忘的秋千,支架和锁链上都布满了红色的锈迹。店主早在我到达前就站在那里了。他的头发剃得很短,明显有不少白发,却没有染。 我刚在椅子上坐好,他就给我套上白色的罩衣。他问:“路还好找吧?”我?了点头。 我有多久没有去理发店剪过头发了?高中毕业后,我想把发型弄得时髦些,于是不知不觉养成了去美发厅的习惯。 “您想剪成什么样呢?像您这样的年轻人,平时应该很少进理发店吧?您特意选择这家乡下理发店,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啊?对不起,我不该瞎打听的。有什么要求您尽管提就是了。” “照现在的样子,剪短一些就行。”——这句说惯了的话差点脱口而出。可是闻着那生发水的味道,我改变了主意。来一趟有名的店不容易,于是我鼓起勇气问:“您觉得我适合什么样的发型?”话音刚落,店主的眼角就浮现出笑纹:“当理发师的都盼着听到这句话。可这事还真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我还是会跟您商量。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一直觉得,男士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选择相应的发型。平面设计师?啊,我懂了,就是设计书本、杂志之类的,对吧?” 店主小心翼翼地把我的脑袋摸了一遍,他的动作如此轻柔,应该是在检查我的发质和头骨的轮廓。我的发旋长在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一摸到它,店主的手就停住了。他会对我说什么呢?我有些紧张。谁知从那薄得仿佛一条皱纹的嘴唇间吐出的话,仅仅是关于新发型的几个选项与提议。不等我开口回答,店主就“咔嚓”一声,动了一下不知何时拿在手上的剪刀。二 我的眼前是一面硕大的镜子。身后窗外的大海,就这样一览无余地映在镜中。秋日午后水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两种蓝色各占据半面镜子。 “工作忙吗,自由设计师?您还这么年轻,就已经自立门户了?了不起。哎呀,我都为您高兴。毕竟我自己也做了这么多年,特别有共鸣。 “我们家从我祖父那代开始经营理发店,我算是第三代传人。我家的理发店在当地也算老字号了,其实当时店里有其他理发师,还有徒弟,根本不缺人手。我当时特别不理解,父亲为什么非得让我干这个呢?” 店主把手指搭在我头上,让我把头仰起来。 “年轻人听我说这些一定感觉很无聊吧?像我这样的老头子也只能说说陈年旧事了。不过父亲当年教导我,锻炼口才也是理发师的必修课。可惜,我们家的店在昭和二十年(1945年)的那场大空袭中被毁了。” 店主后退半步,把老花镜推到额头上,开始前后左右地打量我。 “其实,我原来是想当个画家的。上学的时候,我成绩最好的那门课是美术。战争结束后第三年,我父亲搭了个棚屋,重新开起理发店,可我当时根本没有回家帮忙的打算。但是我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只有旧制中学的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那所美术学校。” 店主看着我映在镜中的脸说:“我跟着替人画招牌的画师做了一阵子学徒,还画了一些作品给美术展投稿,却一无所获。最后,我还是回家了,求父亲再给我一次机会。于是,我又干起了在理发店扫地的差事。那一年,我十八岁。” 我的头发短了很多,额头的刘海不见了,总是被挡住大半的耳朵也露了出来。镜中的我和平时判若两人。哦,原来我长这样啊……店主把剪刀换成剃刀,反复削着我的发梢。 “二十出头时,我就成了一家店的顶梁柱。父亲去世后,客人明显比原来少了很多。打那以后,我就开始玩儿命练本事。昭和三十年(1955年)以后,店里的生意才慢慢好起来。生意好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慎太郎头。我成了我们那一带最擅长剪慎太郎头的理发师。我们家应该也是那一带头一家买电视机的。我就是在买电视机那年成家的。老婆是我的远房亲戚,来自秋田,原本是在店里打杂的,文文静静的一个人,勤快得很。” 我紧张地等待店主给我刮胡子,没想到他只剃了发际,就往我身上多套了一层塑料罩衣,说道:“先给您洗头吧。这边请。”冲洗了好久,店主才往我的头上倒了一圈洗发水。与其说是洗头,不如说是按摩头皮。 “理发店的生意,是从昭和四十年初,那群人到日本来访以后开始走下坡路的。一些机灵的理发师开始给客人烫头发,可惜我周围的同行太乐观了。他们觉得玩小乐队的都不是什么正经人,这些人掀起的潮流绝对长久不了。后来,就有了‘嬉皮士和‘疯癫族。留着乞丐发型的年轻人开始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传统的理发店一家接一家地倒闭。三十一岁那年,我在理发大赛上拿了个小奖。可这种奖啊,真是一点用都没有。眼看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差,两个雇员的工资都快开不出来了。但我打定了主意,要是真走到不得不辞退员工那一步,就把店关掉。倒不是因为我特别疼惜员工,而是我们家有三把理发椅,我又是第三代传人,这口气还是要争的。工作不顺心的时候,私生活也会出问题。我这人特别爱喝酒,酒品还不好,一喝醉就控制不住自己。渐渐地,我开始打老婆。一天,我参加完商店协会的联欢旅行后,回家一看——老婆没影了,她的衣服和东西也都不见了。过了一阵子,她寄来了离婚协议书。 “啊,您感到哪里痒吗?”店主用手掌揉搓着我满是泡沫的头两侧,又用蜷曲的手指揉捏我的头顶。冲第三遍,上护发素,然后又是漫长的冲洗。我回到之前的那把理发椅上,他先用毛巾擦我的头发,再拿吹风机吹。 “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头发长得吓人的男青年。他穿着一件印着佛祖的T恤衫,下身是喇叭牛仔裤,长发及腰。他对我说:‘帮我剪成三七开的短发吧。我生怕他中途改变主意,连忙先给他‘咔嚓一剪刀,然后才问:‘为什么要剪头发啊?他说:‘跟我同居的姑娘怀孕了,我再玩音乐就没法养活她了,所以我要去找一份正经工作。我在给他剪头发时,他在理发椅上掉眼泪。 “经过这件事,我下定决心,要让理发店改头换面。青年走后,我就把自己的慎太郎头剃了。打那时起,我的头就一直是您现在看到的样子。我一咬牙一跺脚,举债装修了店面。我还去学了按摩,从基础学起。当时美容院正好进日本,全国上下加起来没几家。我将洗发水、生发水什么的也全换成了原来不舍得用的高档产品。不过,价格也相应提高了一些。没想到这一搏还真赢了。当然,要是没有他,我家的理发店怕是火不了几天,是他让这家店真正兴旺起来。他是一位大明星。大明星特别满意我给他做的发型。有一次,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透露了我家理发店的店名。报道一出,理发店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简直跟做梦一样。我就是在那时开始采用预约制,不让大家到店里排队了。”三 我从来没在店里做过按摩,多少有些不自在。毕竟给我按摩的人都一把年纪了,他显然比我更需要按摩。然而,店主就是不停手,一会儿给我按上臂,一会儿又按前臂……连手心都按了。 “您还这么年轻,肌肉关节却很僵硬。肌肉酸痛就是努力工作的证明,多了不起啊。我说到哪儿了?啊……想起来了。从那时候开始,就有很多名人来我家剪头发。于是周围的人开始吹捧我,越是这种时候,就越应该谦虚谨慎,可我把这些话当真了。四十八岁那年,我在银座开了分店。说得好听点,那是我有事业心,可我真正想做的不过是往脸上贴金罢了。我把父亲传下来的总店交给我的得力干将负责,自己则去银座分店坐镇指挥。现在想想,我当时没有看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啊。先生,您要是有把业务做大的打算,可一定不能

提醒您:因为《海边理发店》一文较长还有下一页,点击下面数字可以进行阅读!

推荐杂志

热门书籍